仁者寿,即德者寿,养生术语。谓道德崇高者可以长寿。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德者寿的原因,儒家有“天佑说”、“情志说”等看法,以后者的看法较为科学。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明·吕坤《呻吟语》说:“仁者寿,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诸方面都完全具备了有利于生命延续的全部积极因素。
仁者寿,即德者寿,养生术语。谓道德崇高者,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的人容易长寿。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仁:忠恕。忠:己欲立而立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因果上说仁慈之心对待一切众生,让众生远离疾病、恐怖、死亡,实行无畏布施,自己怎么不会得长寿之果报呢?从心理学角度说:仁者心安理得,心平气和,这些都有利于生命远离疾病和痛苦,自然就会长寿。
一想到哲人、隐士和贤者,我们的脑际便会浮现仙风道骨的样貌、看到世事洞明的慧眼、听到爽爽朗朗的笑声。北大哲学系历来多高寿哲人,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因此被称为“北大现象”,这不是偶然的。 哲学是智慧之学,求修身养性、净心明理,通天人相应、顺乎自然,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普遍认同的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使得哲人们心游其间、深得其味,从而达到高层次“不养自养、不求自得”的仁寿、智寿境界。养心即涵养心胸,贵崇德明理;养生即涵养生机,尚保真守正;养身即涵养身体,重阴阳平衡。三养结合,其寿自高。
仁者寿,即德者寿,养生术语。谓道德崇高者可以长寿。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