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植物,包括沙糖桔果树,都离不开氯元素,也就是氯元素是一切植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然而,不同的植物其耐氯性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所谓“忌氯”是一个不准确的概念。作为植物生长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氯”的营养功能有:参与光合作用;激活一些生物酶和内源激素的活性;参与内源激素的组成;抑制病害的发生;以及施用含氯化肥一般有利于植物对镁、硫、锰、铜、铁、钙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柑桔类果树幼龄期,对于氯元素的耐氯力是较弱的植物,因此在1~4年的幼龄期,宜不施或少施含氯元素的化肥。在4龄后,可逐步施入。此外,以硫酸钾与氯化钾为例,硫酸钾含氧化钾量一般在55%,而氯化钾含氧化钾却达到60%,且氯化钾的价格比硫酸钾低,因此,在柑桔类果树4龄后,可将硫酸钾与氯化钾交替使用,以及逐步增大对氯化钾的使用量。芸苔素内酯与九二O(赤霉素)在低浓度的情况下使用,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促进剂。芸苔素内酯具有提高植株抗逆能力,提高光合能力,协调植物体内各内源激素的平衡作用;而赤霉素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植物细胞的纵向伸长,与植物内源激素中起延缓作用的如乙烯、脱落酸有颉颃作用。因此,不宜用上述两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控制夏梢的抽发。有关同样用2,4-D进行控梢,为什么今年控梢效果欠佳的问题。不同的树势,不同的天气条件,不同挂果量的条件下,即使是使用同浓度下的2,4-D,其反映的效果是有较大的差别的。2,4-D在稀浓度的使用情况下,有生长素的活性效果。因此,往往用作在保果中与形成果实离层的脱落酸相颉颃而有保果的作用。在高浓度的作用情况下,对植物的生长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例如:除草剂中的2,4-D丁酯,进入植物体内被迅速传导到植株的顶端,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伸展,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活性物质下传到植系后,使根尖过分膨大,丧失吸收能力,造成植物茎杆扭曲、畸形,营养运输受阻,最终造成植物死亡。因此,果农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是其中有延缓、控制功能的植物行长调节剂,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浓度,掌握经验后,才能进行大面积作用。目前在控制夏梢抽发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多效唑,其使用浓度在500~750ppm中较为安全。如果植株营养生长过旺,肥水管理良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对植株采用环割主枝或主杆的措施,控制夏梢的抽发。成沙糖桔在谢花前后落果(第一次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是:花器官发育不良、授粉受精不良、树体养分积累不足以支持幼果发育对养分的需要,以及病虫危害。
施肥要讲究方法,要做到少肥高效、经济、安全。施肥要避开根头部,埋施要在树冠外垂直处。土壤太湿施肥,根部反渗透作用,造成脱水伤根。土壤太湿施肥,造成根部缺氧烂根。所以,施肥应以土壤不干又不太湿为宜。不能偏施氮肥,要注意增施磷、钾、钙、镁肥。人畜粪尿等沤制的水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果树要稳产增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要充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至于沙糖桔种植新技术,近年兴起"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措施是采取生草栽培,建立生态果园,限制使用农药,通过释放"捕食螨"建立 "捕食螨"种群,以达到长期控制害螨发生的目的。
当植株营养积累差,花器官发育不良,授粉受精不良自然条件影响而受阻、或受病害危害严重,而使用赤霉素保果后,效果仍会不理想。因此不管采用何种保果措施,做好肥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基础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切不可简单地认为用某一种药物,某一项保果技术就能把果实都挂在树上。并且,虽然赤霉素对保果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宜喷施次数太多,以免在一定程度增加柑桔类果皮的厚度,或果实的品质可能受到影响。就沙糖桔等柑桔类果树而言,一般在谢花后至第2次生理落果开始前,可每隔约10天喷1次10-50ppm浓度的赤霉素进行保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