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研证实太极拳对心血管有独特的治疗作用,针对这点,科研人员寻找打太极拳的人,通过观察发现确实有疗效。
专家介绍,针对40名老年人(55~60岁)进行的研究发现,打太极拳的受试者血液流量多、血管扩张速度快。前者代表心脏功能强,后者代表血管弹性佳。
这表明,太极拳可以减缓衰老速度,也可以让人体循环系统运转顺畅,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他认为,应将太极拳推广到社区医疗中心,作为预防保健的重要手段,从而可降低社会医疗成本支出。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打太极拳的人精神面貌非常好,而且每个人心情都很开朗。
美国医疗中心的王医生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心脏曾经出现过问题(比如中风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还是罹患高血压的人,在练习太极拳以后,心肺功能都有所提高。
研究还表明,太极拳对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改善比其他的手段效果更好。
为了研究太极拳对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专家找来26位刚学太极拳、28位从没打过太极拳以及16位练拳超过两年的人,比较这70位平均年龄在57~59岁之间的老人,结果发现,只要打拳三个月,体质就会有变化。
练习太极拳能缓解大脑皮层的疲劳,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许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需要练习太极拳放松一下。
平均来说,胆固醇可以降低8%,血流顺畅程度可以提高8.44%,而血管阻力则降低6.39%。
专家表示,打拳越久,改善幅度越大。有一位练拳几十年的94岁老人,看起来就像六十岁,甚至还能骑着摩托车到处跑。医院计划下一步要研究打太极拳对大脑的影响。
看来,太极拳这项古老的锻炼方式正在向现代医学展现一个别样的世界。太极拳不仅带给人们身体上的益处,更重要的是让人有一颗平和、安宁的心。
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专家指出,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打太极拳不仅可增强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压、糖尿病人练3至6个月后,甚至可减少用药量,专家鼓励中老年人,没事不妨多练拳。常练太极拳的优势是维持心肺耐力,而且,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专家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形成与长期的抑郁、过度紧张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肝脏阴阳失调,从而导致人们患上高血压。
太极拳对降低高血压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一招一式中帮助高血压患者平复心绪,避免紧张焦虑。高血压病人平常容易紧张激动,通过打太极拳可逐步诱导,意守丹田部位,用意念引导动作,做到思想集中、心安神定。
打拳时需要逐步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细、长、均匀、息息归根、归入丹田;二是太极拳动作柔和、姿势放松,给人行云流水之感,不紧张不用力,但又能达到松弛肌肉的目的,还能使外周血管的阻力下降,充分改善微循环,从而辅助降压。
高血压是由于血管硬化、血液浓度变浓等引起的,而练太极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血管起着软化作用。
专家提醒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太极拳的种类,推荐杨式、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等,因其运动量不太大,相对陈式来说比较合适。此外,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招式,选择太极拳中的个别动作重复练习也是可以的,比如:左右倒卷肱、云手、左右揽雀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