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防晒
大家要随时备一把遮阳伞,上下班可以适当涂些防晒霜,以免紫外线过强伤害皮肤。
2、少吃多餐
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3、吃辛辣食物
虽然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的确难以想像,但是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器,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体温。
4、温水冲澡
使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虽说冲凉水澡让你听起来很诱人,但是你的身体会在凉水澡后产生更多的热量以弥补冲澡时失去的热量。 5、多喝水
在炎热的天气里,你或许想要一杯冰镇啤酒。最好少喝酒,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咖啡或是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尽量少喝,它们都会增加体内的代谢热量。
6、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消暑解渴的瓜类之首。 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在饮食方面,处暑时依然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以及烧烤类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吃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为缓解秋乏,处暑时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加强锻炼,如登山、散步、做操等,以强健身心,减轻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感。经常伸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伸懒腰时人体的胸腔器官会对心、肺形成挤压,可以促进心脏的充分运动,使其提供更多的氧气供给各个组织器官。所以,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服。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
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时节,洋流为海岸线上的人们带来丰盛的海洋大餐,于是“鱼”理所当然成为处暑节气的传家大餐,而在这时,放养在水田里的稻花鱼,也快上桌了呢。
每月的8月23日左右是处暑节气,“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意思就是夏天将结束,民间也有处暑寒来的谚语。但这个时候天气还没有明显的转凉,晴天午后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际,但早晚比较凉爽。
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秋乏”,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们经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所以这个节气的养生首先要保证睡眠充足。晚上尽量在10点以前上床睡觉,,并要早睡早起,中午最好要有一定的午休时间,以减轻困顿感。特别是老人一定要午休,因为老人的气血阴阳俱亏,睡眠时间减少会使睡眠质量下降,
因此古代养生家认为老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就是只要感觉有困意就应该睡一会儿。 传统的中医养生还很讲究睡“子午觉”,就是在子时和午时一定要睡觉,子时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午时就是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时候对人体来说,正是阴阳交合之时,在这两个时间段睡觉能很好的养阴养阳。功效加倍。其实,睡“子午觉”对老年人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的上班族来说就有点困难,但是不管怎么样,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还是应该早点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