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虽然有很多人说过了,但还是先说一下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酒精,也就是乙醇,主要是在肝脏代谢,第一步是乙醇被代谢成乙醛,第二步是乙醛被代谢成乙酸,第三步是乙酸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第一步里面的乙醇脱氢酶(ADH)和第二步里面的乙醛脱氢酶(ALDH)。 所以说酒量是酶决定的,而酶又是基因产生的,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基因。知乎上很多回答都提到了ALDH变异,却忽略了ADH变异,这个稍后会提到。
2. 说完了酒精代谢,那我们继续说说脸红是怎么回事。脸红并不是乙醛直接引起的,乙醛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而这两个激素会引起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症状。所以喝酒上脸和生气时脸红脖子粗,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
3. 现在说说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倒,而有的人一杯啤酒就脸红。原因很简单,乙醛代谢缓慢,或者产生迅速,都可以导致喝酒容易脸红。 乙醛的产生依赖于ADH的作用,这时候我们就要提一提杜康基因了。杜康基因是ADH1B的一个变种,大约存在于70%的汉族人体内,而在酒量很好的毛子和蒙古大汗身上,极少出现这个基因。携带杜康基因的人,乙醇代谢速度是其他人的13倍左右,因此乙醛在体内迅速产生。如果这些乙醛没有被迅速代谢成乙酸,那么就容易在体内堆积,出现喝酒脸红的情况。 不幸的是,不少中国人都无法将乙醛迅速代谢掉。
一般认为,aldh2*2 基因的携带者喝酒会出现「脸红反应」。 喝酒脸红的人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醉酒症状。(注意,醉酒症状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醉」)。这些不适症状会抑制人继续喝酒的欲望,从而降低人酗酒的可能。所以, aldh2*2 基因也被称为「酗酒保护基因」。 我们通常说的「醉」,是由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上升引起的。 喝酒脸红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分解乙醇的能力是相当的,但分解乙醛的能力却几乎没有。 体内乙醛的堆积会在开始饮酒的时候引起醉酒症状,但在症状缓解后,继续饮酒也不会比其他人更容易「醉」。(因为具备分解乙醇的能力) 喝酒脸红的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对醉酒症状逐渐适应(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变得「能喝」。 (注:对于醉酒症状的适应,人体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对于这种通过锻炼增大酒量的现象,还存在另外一种解释。
众所周知,人有一对等位基因,携带一个ALDH2*2 基因的人(杂合子),酶活性只有正常的6%左右;而两个基因全是ALDH2*2的人,酶活性几乎为零。对于后者来说,喝酒几乎是一杯倒的事情,因此这部分人一般滴酒不沾。容易出问题的是杂合子,这部分人也是最危险的饮酒者,虽然乙醛对他们的伤害很大,但由于体内仍然有一点酶活性,因此常常会没有自知之明地勉强自己去“练酒量”。
携带ALDH2*2杂合子的人群,长期少量喝酒的话,食道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8倍;而若是长期酗酒的话,这个发病率飙升至114倍。关于酒量能不能练这个问题,你们看看这个数据大概就知道了。 更不幸的是,中国人携带ALDH2*2的比率非常高,大约有18%的中国人携带这个基因,其中最高的是广东的汉族,高达31%,而在欧美白人里面,几乎没人携带这个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