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脑力劳动不能明显增加能量消耗量,其实做什么都不能明显增加大脑的能量消耗量。所以,通过使劲儿脑力劳动来减肥是不现实的。减肥偷不得懒,还是要少吃多动。无论你有没有觉得你在用脑,大脑都在不断地工作,耗糖量和耗氧量也都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为全身消耗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在思考的时候,被用到的脑区血管扩张、供氧供糖更多,而其他区域则稍微收缩一些、少供一些,最终保持整个大脑水平上的消耗基本稳定。回忆时大脑耗氧量会增加吗?与思考时相比增加得多吗?那么为什么有人准备什么考试或者因为工作特别辛苦就“暴瘦”呢? 答案是,他们“暴瘦”的确是因为打破了机体的能量平衡,但并不是因为脑力劳动太重引起的。 具体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什么是人体的能量平衡。能量平衡很简单,就是吃进去的能量与用掉的能量之间的平衡,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时候就会长肉,而能量摄入小于消耗的时候就会消耗身体上堆的肉。 能量摄入很简单,就是吃进去的那些食物所提供的咯。虽然理论上应该减去粪便里没有吸收的,但是在不怎么拉肚子的正常人类中普遍95%以上的食物消化率下,这些小事情并没有在减肥这个问题里浪费我们脑细胞的价值。 能量消耗的方式有哪些呢?答案是,包括静止代谢、运动生热、适应性产热和食物热效应。
第一是,由于压力实在太大,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这将导致能量消耗中的静止代谢增加。同时,应激状态导致的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还会导致胃肠活动被抑制,从而让人胃口不好,吃的就比平时少,能量摄入就变少了。这种情况下,摄入减少,消耗增加,体重就会下降。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长久用,因为我们很难找到能把自己逼到能引起机体应激的状态,而一旦逼不出应激的状态,只会吃的更多;其次,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有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机体代谢失衡,可能减肥大业还未告捷,身体就已经先快不行了。第二是,繁重的工作本身可能确实很消耗体力,并且经常会使人没法按时吃饭。如果工作本身没有特别累的体力活动,基本上全是脑力活动,也没有大到可以改变内分泌状态的压力,那么工作本身对能量消耗的影响就真的不大了。
静止代谢,是指你啥都不做就那么干躺着都会消耗的能量。一般内分泌状态没什么变化得话,在短期内是较难被改变的。不过,如果长期坚持锻炼,肌肉量增加,也是可以提升静止代谢消耗量的。 食物产热效应,虽然很容易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为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是最明显的),但是总量太少,一般忽略掉。 适应性产热的定义是,人体针对天气变化和能量摄入情况的变化作出的保存或消耗能量的能力,可以看到它占的比例也比较少,也很难测量,基本上忽略掉。 所以,一般人短期内想要减肥,除了少吃减少能量摄入,在能量消耗上能动的脑筋就只有增加运动消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