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腿部
按压自己的腿部,如果发现一侧比另一侧粗,一按一个坑,或者双腿发沉、发胀,可能是水肿了。下肢水肿是由于血液回流不畅或体液淤积在下肢导致的。没有明显诱因的一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可能反映严重的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静脉曲张、肝肾疾病等。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摸脚背
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那有可能预示着动脉出现了问题。如果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且左右不对称,原因通常就是下肢动脉硬化。如果双脚的足背动脉都越来越弱,还要警惕髂总动脉等位置相对更高的血管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等。足背动脉的搏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健康状况。糖尿病人出现血管问题的风险更高,更应关注足背动脉搏动。
摸脖子
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结(女性为相应位置的软骨突起)两侧是颈动脉,把四指轻轻搭在一侧,感受颈动脉的搏动。然后再换到另一侧,判断两侧搏动是否强弱一致,如果一侧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表现。一定不要用力按摩或者同时触摸两侧的颈动脉,以免脑部缺血。自己若做不好,应请专业人士帮忙检查。
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虽然血管的老化我们无法抗拒,但良好的生活方式却可以减缓其老化进程。预防为本,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极大地降低血粘高的问题:1、戒烟,这是首要的;
2、注意双腿的保暖;
3、低盐、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
4、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控制体重,等于经常让血管做体操,可以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老化。走路锻炼就很好;
5、积极治疗“三高”,它们是下肢动脉堵塞的诱发因素;
6、善于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抑。
一、摸手腕
把手指轻轻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一侧,感受自己的脉搏。正常的脉搏与心率一致,每分钟60~100次,且间隔规律。若脉搏跳动不规律,可提示房颤、血管狭窄等疾病。
观察脉搏是发现房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还可以让家人同时把手放到自己的手腕和胸口,检查两者跳动是否一致,心脏和脉搏跳动不一致也是房颤的表现。
除此之外,锁骨下动脉狭窄也会影响脉搏正常跳动,出现一侧脉弱,甚至摸不到的情况。严重的锁骨下动脉狭窄不仅影响上肢血流,还会影响脑部的供血,产生头晕、看不清东西、走路不稳等症状。如果发现自己脉搏过快、过慢或节律紊乱,都要尽快检查,找到原因。
二、摸肚子用皮尺在脐上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处水平绕一周。中国男性>85 厘米、女性>80 厘米被认为是腹围超标。肥胖会增加全身各个脏器,尤其是血管的负担,增加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胖不胖,不光看体重,还要看腰围,腰围是心脑血管疾病更敏感的预测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