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确实非常流行消费降级这个词,你刷公众号文章,会发现各个公众号的标题都提到消费降级。很多人都说:以前吃早餐都要加个茶叶蛋,现在茶叶蛋都吃不起了,只能喝一碗白粥。
当然,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大段子,茶叶蛋两块钱一个怎么可能吃不起呢?随便选一趟公交钱也就出来了。
其实我觉得在我身上以及我周围的人身上,消费降级,这个体现的也不是很明显,反而比较明显的是消费理性化。
也就是说,大家其实多点钱还是有的,但是不会像以前一样盲目的买买,而是会,做计划,那些东西真的是自己要买的,那么无论花多少钱也不会,有犹豫,但是对于那些不必要买的东西,不合理的消费,大家会多考虑一下,或者是干脆就不买了。
可能我身边的群体比较年轻,以前大家,没事的时候出去,到酒吧里喝喝酒,出去玩一玩,经常就是隔三差五的组织聚会,有的时候觉得也挺没意思的,但是有人起个头,大家就会一起去。明显现在大家就比较理性了,基本上保持一个月一次的节奏,也算愉悦,身心也没有,给自己的生活过多的压力。
我有个朋友,以前每年双11的花费,起码是5000块钱朝上,而且往往买了很多东西,基本上到第二年双11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拆开过包装盒。
今年问她,她说大概也花了几千块钱,但是没有以前花的多,而且很早之前就开始谋划,也没有乱买什么东西。因为确实觉得现在各行各业的钱好像都不太好挣,自己虽然拿到手的钱没有少,但是还是稍微理性一点,不要大手大脚的就给花掉了。
其实最近半年,消费降级的热度一直持续不下。在我看来,消费降级这个现象的发生有很多能给我们带来启发的内容。
第一、消费降级是因为之前消费升级现象有着太多泡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就连一杯奶茶,都开始卖出二三十元的价钱了。一个面包也是动辄二十块。然而我们的工资水平却没有这么大的升级。所以,消费降级终究是消费回归理智的表现之一。
第二、消费降级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好处。
过去习惯了买上千元的衣服,现在开始淘宝买一百多块钱一件的单品了。这种降级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好处。很有可能没穿几次衣服质量就不行了。比如一些网红店,质量差的令人发指。这种不注重性价比的消费降级,带来的坏处胜于好处。
第三、有人消费降级,就会有人消费升级。
有人选择消费降级,就会有人选择消费升级。这些都是相对的。同样,降级的程度也会因原来消费层次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变化。
比如有的人习惯吃四十元一顿的工作餐,改为吃二十元一顿的工作餐,这是消费降级;
有的人原来吃的是大几百元一顿的饭,现在吃人均一百元的饭。虽然降级后仍然比前者消费高,但这也是消费降级。
以上就是我对于消费降级的一些认识。
第一、消费降级是因为之前消费升级现象有着太多泡沫。
第二、消费降级带来的不一定全是好处。
第三、有人消费降级,就会有人消费升级。
看哪些方面吧。手机便宜了,质量提高了。以前一个月工资,买多少大米?多少猪肉?现在呢?反正现在吃的更好了。而且年纪慢慢大了,怕三高,也不敢多吃。自己在家做饭,偶尔外卖,出去吃点,差不多吧。衣服质量也还行,基本几年穿不坏。另外,这两年在学习断舍离,极简生活什么的,买东西也不像以前,看到就想买。量变到质变吧。反而在学习扔东西。房价差不多也到头了,没打算换房,也买不起了。全家有辆车,代步就行。过几年换了,也是差不多价格吧。反正质量只会更好。衣食住行就这样,几年没变吧。
最大支出是教育和保险了。孩子的教育培训费,存教育婚嫁金,家里各种商业保险,存养老金。
觉得没变化吧。可能一直很节约,没感觉。
自己心里开心就好了!
自从生了二胎,合理安排消费,进口水果坚果奶粉肉松等不节约,但是越来越贵的蛋糕面包奶茶不买了,自己报了个班学会了,想吃就自己做,省了好多钱。衣服以前逛商场买,现在逛壹品仓,奥特莱斯,唯品会,感觉衣服的质量数量没下降,买的地方不一样钱节约了好多。再来说说买菜,蔬菜基本乡下婆婆那里有,所以买的不多,贵的是进口肉类,草鸡什么的一直买,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最后孩子的培训费只花过一笔2万多的国画学习费,后来英语报了网课,课后自己辅导,钢琴自己教,画画费用别的家长出,他家孩子来我家学钢琴免费,舞蹈报了个班也不贵。总体来说虽然很多地方省了不少钱,但是买东西没有以前那么随心所欲了,安慰自己是在追求极简生活吧
过个年,什么东西都涨了,原来500多的羽绒服,大都1000多了,原来每年都会买一,两件,现在准备穿个两,三年在买新的。爱吃的花甲粉也从13变成15,还有炸鸡排,还是省点吧,不怎么吃了。原来喜欢逛街,一逛街就要买衣服,各种零食花钱,现在不逛了,改种花了,30元50多棵多肉,100元20多个盆,去山上挖点土,种上,没有没有心思在往外面跑了,一下班就赶快回家,看肉肉,每棵都要看看,摸摸,缺水了吗,有虫了吗,涨了吗?也花钱,但还是比起一件衣服500多省钱些,而且周期长,美化家!
从不抽烟 几乎不买衣服 衣服买的话买大的鞋子裤子同理 换手机因为工作需要 头发隔很长时间理 而且是5元寸头 除了好友生日 送点礼物 或者玩游戏有非常划算的折扣几乎 都不怎么消费 就这样要凭借自身努力工作 缴纳 水电气 话费 食品 房租 水果 以及上班的日常出行 很少吃肉 有时候肉比菜便宜 逐渐懂得市场规律 从而学习到辨别假货 砍价等社会生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