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纠正一下,人的一生不能换两次牙,只能换一次牙齿。换了牙齿之后长出来的牙步,再拔下来它是不会再长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我当牙医的姑姑,经常跟我科普。她说: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只形成了一副乳牙牙胚和一副更小恒牙牙胚,也就是双牙列(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所以只能换一次牙齿。如果牙齿保护的好,一组恒牙足够使用一生,就好比人只长了两只手一样。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头颅骨骼不断长大,而牙齿不会。所以当乳牙的大小,数目,牙周组织的力量等都不能适应长大了的颌骨时,就会换牙。而恒牙牙胚含的物质又比较小,只能给一组牙齿提供养份,在继续拔牙之后,他没法给牙齿的材料凝结提供养分,这就造成了已经拔过一次的牙齿不会再长。
当然,在换牙时,因为乳牙比较小,而牙床因为骨骼长大的原因,会渐渐的使乳牙与牙根不符,之后便会导至牙齿的松动与脱落,之后便会长出一口恒牙,但是,恒牙也会因为种种口腔问题而提前脱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驻牙,牙周炎等。
当然,也有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就是第三颗大牙,很多人都没有换过,但是到了长大了有蛀牙,拔掉了之后,它还是没长出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里我也提一下,因为那四颗牙齿,是在换牙期长的牙,一般是6-7岁的时候长,它长出来的时候,就是恒牙,上面说过,恒牙换了是不会再长出来的。
在关于牙齿的一些常识,还有很多,疑问比较多的,我基本上在上文中,有过科普了。
这个是人长期进化过程中,不断的演变的选择结果,大自然根据人类生存的需要决定了人类的牙齿怎么长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就像鲨鱼和老鼠一辈子都在换牙齿,因为他们对牙齿的损耗和需求量比较高。而人类的生活习惯对牙齿的要求没那么高,不需要经常换牙。
而至于为什么要长两次牙,而不是一步到位,因为小孩的牙床比较小,长的牙齿也是小号的,总共就20颗,叫乳牙;随着人不断长大,成年之后,头骨也会长大,牙床也会不断变大,如果还是用着小时候的那副乳牙的话,牙床就会填不满,牙齿不能满足我们正常的咀嚼作用。而长大后换的牙齿叫恒压,总共有28颗,或者32颗,如果一开始就长恒压的话,小孩子的嘴巴塞不过。
而且人生下来和长大后的饮食习惯不同,对牙齿的需求也不同。小时候的耐压不耐磨,因为娃娃主要是喝奶的。而长大后的恒牙耐磨,主要是用来咀嚼食物的。所以人需要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次牙齿的交班。
至于说为什么只换一次牙齿,而不是经常换牙的话。。。换牙齿也很痛的好么,而且经常换牙齿的话,不是要经常说话漏风么,有损个人形象。。而且如果不拔牙齿的话,就会和鲨鱼一样变成牙擦苏的。
所以应该是我们的祖先(猴子之类的)在进化的过程中,选择性的保留了需要的,遗失了不需要的。
人的门齿和前臼齿属于再出齿,也就是一生只能换一次,但臼齿属于一出齿,即终生不再更换
其它的物种例如爬行动物,牙齿属于多出齿,即一生中要换很多次,主要原因是牙齿比较原始,在牙床上固定不稳
牙齿是表皮和真皮的衍生物,露出牙床的部分,表面覆盖着一层釉质,来源于表皮,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但容易受酸性物质腐蚀,小孩喜欢吃糖,糖在口腔内发酵形成酸类,久而久之,釉质就被腐蚀。
埋在牙床内的部分最外面称为齿骨质
整个牙齿的中间为齿质(牙本质),来源于真皮
最内部为牙髓腔,内部充满牙髓,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当蛀牙侵犯到牙髓时,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利用血液的营养在里面繁殖,刺激神经,这时就会感到剧烈的疼痛
2007-7-11 10:25 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