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多拍才能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多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公交车上,地铁上,街上,旅游时的美景。有空多看看教程(也就是理论),然后就是多操作,多实践,拍完觉得不好看的照片不要删,蘸上鸡蛋液,过上面包糠,隔壁的小孩…之所以不要删,是因为你可以反复对比出照片的一些细节(构图,曝光等),然后不断积累经验,产生审美。然后是后期(裁剪,调整水平线,调色,调整曝光)。一般手机软件处理后期足矣。
开启九宫格模式,并对齐所有该对齐的地方。首先,使用 iPhone 的用户应该都有注意到一个辅助线的功能,可以在「设置-照片与相机-网格」中选择开启。开启之后,就会出现一个九宫格,这个九宫格,无论是我在使用自己的手机拍摄,还是使用自己的微单拍摄的时候,我都会开启。 开启九宫格之后,就是为了让你知道如何对齐一张图片的。请注意:不要把一些东西的主体直接放置在正中央的位置!
一直用手机拍照,对我来说主要两句话吧,“单景加个框,多景重比例”,上了一学期的摄影课,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一句话。景色单一,合理地利用孔和框,给拍照对象加一个相框,会使效果提升不少,而在对象不止一个时,合理地分配各个拍照对象比例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当时记下了这句话,后面拍照的时候也一直在努力提高技术,感觉还是有点点效果吧。
挑一个好看的景致。可以是景点什么的,总之,要大气,要壮观,要好看。善于观察抽象元素,寻找好的构图。不止是三等分原则什么的,就是善于发现抽象的元素,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构成”。总之,对称的,能居中就居中。居中不了的,三等分。构图尽量简洁、大方。颜色漂亮无非是什么,红配白啊,蓝配白啊,红配绿啊,紫配蓝啊什么的。不要找固有明度相近的颜色挨一起。
简单的地方在于,只要是个好看的背景,画面的横平竖直和故事主体到位了,那这张照片肯定就是好看的。难点在于,前期上,很多人根本对这些场景没有敏感度,对故事主体的瞬间捕获也没有敏感度,对画面背景和人物大小比例也没有敏感度,后期调色也没有方向。简言之就是没有艺术细胞和画面构成审美能力,就像我刚开始拍的时候一样。
个人很喜欢用手机拍照,主要是风景照。几点小心得:找准地平线,可以在相机中使用九宫格辅助线。不断调整焦点,使得画面明暗恰当。注意构图和留白,不要让景物填满整个图片。舍去杂乱无关的部分,保留纯净的部分。抓拍有趣的瞬间。注意景物的延展性,如树、建筑的线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