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会深深的印刻在每个人的味觉记忆中,轻易很难改变。不过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新的饮食习惯也不是可能。比如江浙一带,可能比较习惯在炒菜的时候放一点糖,北方人初到江南就会感觉不习惯。靠海城市的就从小爱吃海鲜。四川人一般就都不怕辣,而且大多都是无辣不欢的。记得在大学时,有过一次接待韩国的国际交流生的经历。不用说,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带他们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品尝中国的美食。于是一天早晨,我们买了上海经典的大饼、油条、豆浆、小笼包等给韩国学生们当早餐。看得出他们在品尝以后的赞许,更多是出于尝个鲜以及礼貌,并不是真正合他们的口味。直到其中有一名女生,拿出随身带的一盒韩国辣酱,分给她的伙伴们,让他们拿油条、大饼蘸着辣酱吃,这才看到他们脸上表露出满足。可见从小的饮食习惯对他们的口味影响之深远。
小的时候我非常爱吃冷面,在那个年纪,能有一款美食想吃又能吃到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很幸福?直到现在我有时间出差或者旅游都会吃一碗冷面,我觉得是我必不可少的。有一次我去云南旅游,在那美丽的西双版纳 那里的美食跟北方的一点也不一样。直到我呆到水土不服,想吃一碗家乡的冷面却非常难,所以对于我来说忘记小时候的美食是非常难,也很难改变 现在网红上的美食特别的多不管我吃过多少的美食我还是比较钟情于小时候的,可能是一份怀念一种思乡的情吧。
我感觉是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样。在一个地方呆久了难免会有属于那里的味道。就像家的味道其实就是妈妈的味道,儿时的记忆永远难忘。即使到了别的环境也会记忆犹新。但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变迁世界各地的美食层出不穷,大家的味蕾也在不知不觉起了变化,就算是顶级的美食家也总有一种味道是属于他自己的,那就是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就像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青藏高原吃青稞,内蒙古吃手抓肉,或者奶制品,西方人吃西餐。饮食习惯跟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关系,地域情况不同,农作物种类就不一样。以前的交通条件也不发达,只能吃当地有的作物。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其实改变不是很难,只是认知的不同。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人员在不停地流动,饮食文化也在交融创新,多少游子梦寐以求的确是家长的饮食,妈妈的味道。但是,也并非绝对,亲身经历,从小到大都无法接受露露的味道,没想到结婚以后却能接受了。
小时候养成的饮食习惯,长大了会改变。像我家小孩子小时候很喜欢吃猪肝,每次家人上街买猪肉都会叫老板送点猪肝,因为小孩子喜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渐渐不喜欢了,现在一点也不要,让她吃点猪肝,说什么吃了会肚子疼,真的是好无语的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