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80后,小时候觉得好吃的东西太多了。记得上小学一年级下午放学回家,姐姐站在桌子边,端着一个盛饭用的快餐缸对我说:“来,你尝尝这是什么?”打开盖子只见红色的热汤里泡着曲曲弯弯的白面。接过来筷子尝一口:“嗯嗯,真好吃!”我说这是什么呀?姐姐说:“这叫方便面,有麻辣的,还有鸡汁儿味的,咱妈买回来的,用茶一泡就管吃了。这得用盖儿盖着闷3分钟,等我这个吃完了给你泡一碗。”我心想太神奇了,面条不用煮就能吃?片刻后端着碗吃的那叫一个香!
小时候,难得吃一次酒席,而酒席里最后一到菜是甜品--糖水罐头。这是我们所有小朋友的心头之好。小朋友胃口小,第一道菜是主食,吃完后,个个就下桌了,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一起玩耍,这时候有位小朋友负责打探消息,就是过几分钟到厨房里问下什么时候上甜品,生怕错过时机。最后上罐头的时候,一声叫唤,老远的小朋友都会听见,马上蜂拥而至,一碗糖水罐头消灭干净。这时候我们小朋友就认为这一碗糖水,罐头代表的是酒席里真正的菜肴,没有这种菜就不算是办酒席。
除了我小时候的唐僧肉还能在超市找到,其他的好吃的都变了味,再也没有当年那个味道了。有个叫深水炸弹。深水炸弹可不是现在酒场中的鸡尾酒,那个时候是一种糖果。然后放到水中就会溶解于水,神奇地是最终普普通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杯汽水,就像雪碧一样的味道。小时候没钱买雪碧喝,就可以用这个也能喝上雪碧的味道。后来,好像这种糖果被查封了,具体原因不详。有人说是不卫生,不安全,也有可能是涉及到了某些利益,导致最终不在市场流通。
不知道是我们长大了,还是其他原因,曾几何时大白兔奶糖悄然地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小时候大白兔奶糖是我们的最爱。拥有一颗奶糖,我们都舍不得吃。剥掉外面的糖纸以后,里面的糯米外衣轻轻地剥掉,这种毫无味道的糯米纸在我们看来都是一大享受。吃完了糯米纸,再把奶糖含在嘴里细细品尝,最后奶糖慢慢变软,软软的奶糖沾在我们的牙齿上,感觉我们的整个嘴里都充满着浓郁的奶香和甜味。当然糖纸还要书本里压平留作纪念。
小时候,家里并不太宽裕,当时能买的起大白兔奶糖的都是大富人家。我有个阿姨在香港工作,回来看我们时,总是会带大白兔奶糖给我们吃。第一次吃就已经爱上了这个味道,无法自拔!刚开始吃硬硬的,到后面就软软的,并伴着奶香袭来,让人唇齿留香!特别好吃,现在最喜欢的零食还是它,怎么也吃不腻。
以前回农村的时候,在我们小孩的眼中,锅巴永远比饭受欢迎。农村里的饭是在大土灶里用柴火烧出来的。要想烧出黄灿灿的锅巴,也是要技巧的,主要是要掌握好火候。随着阵阵饭香散发出来后,撤掉明火,把柴火移到土灶边上,用余温慢慢加热,这样的锅巴做出来又脆又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