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苏州呆过,苏州人的话,口味偏淡,不过还是也分区域的,苏州不过我想的各个区域口味都会有比较少的差异,总体来说是偏淡的。怎么形容呢……我在外面吃饭吃的比较少,基本上定的外卖,但是有次真的是厉害了,我是湖南人,然后某天特别想吃酸辣粉,然后去了一家粉面店,点了碗酸辣粉,我还跟老板说多放点辣椒,后来吃完之后,彻底颠覆了我对酸辣粉的认知。
酸是有了,辣去哪了……当时的我真的很绝望,给你的感觉就是很多很多辣椒可以看到,但是很多很多辣椒没有转化成辣味让你的味觉感觉到,我觉得苏州人甜品也蛮喜欢吃的,不是有长发月饼,桂花粥嘛,当地比较有名的小吃,长发月饼我吃不惯,说不出来的异常的味道,当时苏州的小伙伴带着我去吃,我由于礼貌,强忍着吃下去,小伙伴问,好不好吃,还还好吧,忍住告诉他真相的我,桂花粥的话感觉还好,比较甜,然后其实把八宝粥加热一下应该也差不多……不过潜藏在其中的文化底蕴确是八宝粥所不能比的。
不过我想苏州人也会吃麻辣,吃烧烤,不过,偶尔的辣辣自己,但是对于以后湖南人来说,你那个不叫辣辣自己,……留个空白给你自己想。
口味分苏北苏南,总体来说偏清淡,其实主要看人,住在苏州的也有特别喜欢吃辣的,恩,大概
苏州人确实吃辣的很少。喜欢甜味的比较多,松鼠桂鱼,红烧蹄髈,酱汁肉,咸的也可以吃,辣的不是太辣还是会吃的,这是因为饮食文化决定的,所以苏州人不只是喜欢清淡的东西。苏州美食偏甜,不能一概而论,特色小吃特别多,生煎包,桂花糕之类的。每个地方口味不都不一样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过也不能说全部吧,大部分是,所以这个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
苏州人并不是只喜欢口味清淡的。正所谓入乡随俗,当你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你的口味也会随之而改变。
进入大学之后,我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人,其中就包括了苏州校友。我记得刚认识她还是在大一的时候,那时候我也是通过我们班班长认识她的。别人都说苏州的人长得很清秀,那里的女孩子都是小家碧玉类型的,当我看她的第一眼时,真的印证了人们常说的话。
之后,我们常常因为学校的各种事情而在一起,久而久之,我们成为了来自异省的同校好朋友。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吃饭她点的全是那种我们生病时才吃的清淡的食物,当时我真的很不理解,那种看着白花花的菜怎么可以当饭吃,我看着就没有食欲。
作为一个纯正的四川人,我简直是无辣不欢;作为一个纯正四川人的朋友,不吃辣怎么行。因此,我每次都拉着那个苏州的好朋友去吃四川的火锅。
最开始的时候,为了体谅她,我就点了微辣。我觉得那简直是一点都不辣,可是呢,她确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让我不忍直视。之后,我只要是想要吃火锅,我都会叫上她。
久而久之,她在吃辣这方面真的有很大的进步。从前就连一丁点儿辣都不能承受的人现在吃火锅都可以吃中辣了。这不,我们不是正在放暑假嘛,她也回到了苏州。
她在与我视屏通话的时候,还不停的埋怨我,说就是因为我常带她去吃辣的食物,现在回到家都不习惯了。她说她们那边的辣椒都是不辣微甜的,在视屏上,还不断的叫我给她寄四川的火锅底料呢。所以说,苏州人并不是只喜欢口味清淡的东西。
这种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对于苏州人来说,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菜味道淡,而是正好。相反认为川味菜是过分的咸辣油腻,不可思议的难吃。所以,做人不要站在自己重口味角度看问题。
我身为一个苏州人,就我自己来说,我不是只喜欢口味清淡的东西,我和我朋友吃饭一般都是七八个全是辣的菜,但是火锅我肯定是吃鸳鸯锅,火锅的辣我有点受不了,我觉得应该分年龄段的吧,老人都吃的很淡,苏州的老一辈基本上都是吃的淡,早上只喝粥,我们这一代年轻的苏州人什么都吃,不过我还是觉得甜的东西好吃,我最喜欢甜的藕,甜的玉米烙,确实很好吃。
在苏州吃包子,面条都是甜的。对于北方来说,真心吃不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