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体质总是离不开小吃的抚慰,每每去到一个地方,我最喜欢去品鉴当地的老字号小吃。
中国人向来爱研究吃,北京身为首都,这里的人民更爱吃,也更会吃。什么稻香村、烤鸭、豌豆黄、卤煮火烧……外地人想品尝地道的beijing duck最好别去全聚德,你得去深藏胡同里的苍蝇馆子。吃地道北京小吃,也得有高手引路。
北京的小吃可以说“灿若繁星”,其中我认为最闪亮的,应该是剑走偏锋的“豆汁”,这家伙的味道堪称一绝,而且属于“第二眼美女”,初尝对于平常习惯喝甜口的人来说,一定受不了,但再多喝几口,配上焦圈+咸菜,口味会神奇的转化,也许从此你就爱上豆汁了。
豆汁属于绿豆的衍生品,营养绝对一流,符合当下人追求健康的宗旨,而且它口味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心境,的确很丧,颜色也很具有“原谅的意味”,呵呵……豆汁和网红奶茶比,我选豆汁,因为它除了很“丧”、很fashion,真的很健康。
还有一些北京小吃,很宫廷范儿,也比较好吃,而且每一道小吃背后还都有个有趣故事,像是豌豆黄、芥末墩、驴打滚、门钉肉饼、褡裢火烧、蜜三刀,听名字就很京范儿,除了带有生动的象形意味,在给它们起名字的时候,还都有点皇城根儿底下“耍贫嘴”的意味,有浓郁的旧时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智慧在其中。
因为北京小吃有不少是宫廷传承下来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皇家色彩、宫廷烙印,尽管是解馋打牙祭的小吃,但很多也都凝聚匠心,兼具养生保健的功效在其中。就连老北京人夏天常吃的冰棍,都是用红小豆熬制的,解暑也不忘大补啊。
豆汁儿应该算是最著名的,北京特色小吃了吧。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帮助自己同校的十几个同学来北京做实习考察,那个时候招待大家的第一餐就是北京的聚华福天老字号北京小吃店。
其他的东西大家都吃得七七八八,然而,只有三碗豆汁儿让大家感觉到无比难以接受,女孩子们只是拿着勺子尝了一口,就连连撇嘴,而男生最好没有办法直接把这个3万到这儿便成了,划酒拳的赌注,谁输了,谁就喝一碗。
当时我是看好戏,看得连连叫好,但是现在想想自己其实也很不喜欢喝豆汁儿,只不过那老板竟然一直觉得豆汁儿这个东西确实是能够消食健胃,对身体有非常大的好处的,说句实在话,我还是更宁愿喝豆浆。
而另外一个比较有特点的东西就是焦圈了吧?。在北京人的习惯里,焦圈和豆汁儿是配着吃的,说白了,除了焦圈儿烧饼,糖烧饼,甚至是唐尔多都是配着豆汁吃的。简单的总结一下,给我的感觉就是北京人除了喝豆汁儿,其他所有的食物都是又油又腻又甜,要么就是很闲,他的口味比起正常的一些食物来说都很奇怪,不像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健康饮食,也许只是要吃了这些药油油腻的东西以后才能喝得下到我这儿,用到这儿来传承这些食物,解解油腻消消食。
其实现在北京大多数的传统小吃已经都变成了文化遗产了,大家来北京尝尝,对打滚儿窝窝头都是当一个新奇的东西来享受,但是说实话,没有人会把它作为一日三餐的选择的。
非常正宗的北京小吃,有小窝头,黄豆面,玉米面细加工的,非常好吃,特别棒的芸豆卷儿,民间流传的小吃非常精致细腻,最棒的就属肉末烧饼了,美味香甜解馋,这些都是我上次去北京吃到的口感特别不错,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