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中,每到年前,农村老家家家户户有些事是必做的。比如做冻米糖,陌上花的大伯是做冻米糖的好手,从熬糖浆到炒米到冻米糖成型一气呵成,不仅外形美观,且口味也极好,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红薯味的、玉米味的……在那个缺少零食的年代,这个冻米糖能弥补我们小半年的零食空缺。 还有做豆腐,炸油豆腐。每次当老爹炸油豆腐的时候,陌上花和几个哥哥都会眼巴巴的守在灶台边,第一锅炸好的油豆腐肯定是被我们哄抢完的。炸的脆脆的油豆腐,趁热醮点酱油塞进嘴里,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别提多满足了。还有打年糕,那会儿每到年前几天,总会有打年糕的师傅带着台机器专门来村里,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开始炊米打年糕。而我们这批小孩子们就会守在年糕机边,管它打的是谁家的年糕,想吃了就可以伸手拿上一条刚出炉的、热乎乎的年糖往嘴里塞,软软糯糯的特好吃。如果再粘上点白糖,那可是比任何小吃都好吃,陌上花直到现在还是分外怀念这味道。 还有炒花生、炒瓜子、炸响铃、炸春卷、做蛋饺等等,想到这里,一股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只可惜,现在这些东西市场上都有现成的售卖,人们再也不会特意为了它们去忙碌了,每到年前,村里也和平时没啥两样,再也见不到小时候那喜气洋洋的忙碌了,那浓浓的“年味”也只能深藏在记忆中了。
自小长在农村,现在离开故乡的人来说,我庆幸自己来自农村,我的骨子里是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安分守己,不喜尔虞我诈,自以为是,自私自利。
言归正传,现在的农村年味变了,变得淡而无味了记得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每到腊月里,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忙活着:熬糖做冻米糖,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米花的,还有纯正的麦芽糖。做豆腐下油锅,炸米粿,甜糕,油豆腐,炸咸条。炒花生,瓜子,烘山核桃,煮板栗。
老妈还给家里每个人都做一双新布鞋,扯布每人做件衣裳或一条裤子。
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整缸整缸的腌大白菜,萝卜。
老爸自己写对联,帮村民写到大年三十为止。
那时的年味很浓,至今难忘。还记得每到小年,吃小年饭的时候,请一些长辈来吃饭拉拉拽拽的情形好不热闹。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都是买现成的,就连年猪也不养了,对联也不写了,互相也不请吃饭了,过年的时候和平常也没什么区别,连鞭炮,炮仗都放的少了。回家过年总想起小时候,想起那时候的美食现在都吃不到了。
情怀变了,小时候成天腻歪在一起,一起玩耍,一起捣乱,一起逃课,一起撒欢的昔日小伙伴,早就物是人非,难得见了面也就客套几句,早就没了以前的情感,虽然记忆中时常浮现小时候的情景,但我还是我,他(她)非他(她)了,不免会感伤。
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那时候我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而且过年的“味道”很浓。从十几开始,集市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各种年货也都是开始叫卖了。烟花炮竹、春联等,最能代表过年的气氛了。 从二十几开始,每家每户就开始包包子,蒸馒头,为过年做准备。还会炸丸子、炸肉和鱼。那几天不管你去谁家,都是在做这些事情,年味的感觉非常足。吃年夜饭的时候,全家人一大桌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都非常的开心。饭后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天下了,拿出早已买好的烟花,放个痛快。初一早上,我们很多小朋友还会一起去各家拜年呢。长大后搬到了城里,再回老家过年时,完全没有了那种年味,再也看不到包包子,蒸馒头之类的了。炸丸子的也只有少数的几家了,吃年夜饭时,桌子上也只是坐着少数几个人,好多都是在外地工作,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回家过年。拜年的习俗现在的小孩子也都不愿意去了,这时的“年味”突然感觉变淡了好多,仿佛都在应付过节一样。自己努力的,拼命的去追寻那儿时过年的味道,却发现只能在脑海里慢慢的去回忆了。
如果说农村的“味道”变了吗?我要说变了。现在的农村生活更加现代化,太阳能路灯,大家都住上了砖瓦房、小洋房,自来水到家,好多农户家自建了现代化的卫生间,洗澡方便了。无线网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网购快递可以到村里;娱乐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农闲后大家不再站在村口闲聊了,妇女们可以带着音响去跳跳广场舞;老少爷们下象棋、打篮球、乒乓球,大家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这种“味道”的变化是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可喜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的思想开放了,更加注重环境和卫生,美丽整洁的乡村马路,景色秀美的田园风光,生态宜居。城市在发展,农村也在发展,如今的农村虽然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了,但是那种原生态的“味道”还是没有变,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天空还是那么湛蓝,泉水还是那么清甜,阡陌交错的农田还是那么的恬淡宁静,雨后的空气中依然有浓浓的乡土气息。
变了,记得小时候家里穷,每年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和爷爷奶奶给的一元压岁钱。那是最开心的事。到了30晚上,妈妈给我们姐妹洗好澡后,穿上新衣服后。爸爸会分别给我们压岁钱放在包里。只有30那天会把家里最好的肉和菜拿出来吃,晚上妈妈还会拿糖果花生瓜子等给我们吃个够。由于我们家人多每年年初就吃没了。那时候的梦想就是长大了我用大车买一车吃的回来吃够。现在我们长大了。曾经的愿望也已经实现了。每年回去都会买一大堆车的。可是现在父母年龄大了,也不太喜欢吃太多零食。就是吃点新鲜的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是过年才能吃肉和好吃的零食。而且现在农村也能上网连无线,家里也开始了微信视频聊天。微信支付等新的方式。房子也从土房变成砖房。时代在进步,虽然农村接受信息相对教慢,但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新农村。新风范。新篇章将在农村上演。
农村和城市一样,在飞速发展着,以前的泥泞小路不见了,草房不见了,脏兮兮的人不见了,满眼看上去,赏心悦目。你看春天一来,油菜花开了,麦子窜高了,一片绿,一片黄,一幢幢红色小洋楼点缀其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味?——是让人欢喜的味。我姐姐和姐夫一直生活在农村,微笑的草也经常去住住。姐姐的邻居们,生活得都非常悠闲。大部分农活都是机械化,闲时较多。他们聚集在一起掼蛋,聊天。他们一家种的蔬菜,可能三四家一起吃着。姐夫每天捕鱼,但从来不去卖,都是邻居分分吃。那日子,微笑的草太向往了。最美的生活的味,应该是与世无争的,恬淡的,不慌不忙的。当下农村人口在减少,生活条件却一日日在变好,在微笑的草看来,农村依然有无法抗拒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