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大庄20年前90年代来说至少30厘米长的油条(帝都这小树枝一样短的也叫油条?两撇竟然到炸完都没分开!脆皮更是基本见不到!)夹上面说过的油条撒芝麻的煎饼果子(油条才是王道,薄脆是斜路!)豆沫(花生海带等,类似江苏面筋汤),豆脑清真寺街的清真寺南边那家国营罩火烧(得多加醋啊,小学四五年级时关门了)现在么,油条豆沫豆脑还在,质量还保证,早上点街边小摊上还是一群群人就着PM2.5一起吃(我大庄出来的,帝都这区区雾霾还能放得入眼?)煎饼没机会考查了,清真寺街的罩火烧老店没几家了,没那口老汤,没小时候的味了。
我们那里的人不怎么很爱吃面食,但是早餐例外:襄阳牛肉/牛杂/牛油面,配一碗黄酒。 在襄阳,面摊遍布全市。各家都是用一口大锅,放入牛肉、牛杂(心肝肺肠)用牛油和清水熬上一大锅。有客人来时,要上2两过油碱面,在沸水里冒一下子,然后浇上红红的牛油汤,那个爽啊。 有钱的人可以要上一勺牛肉或者牛杂,加上一个卤鸡蛋。辣辣的牛杂面,配上一碗淡黄酒,赛过人间珍馐。我们家乡的黄酒酒精很淡,就是早点给大家当饮料的,小学生都能喝。一般的人家觉得牛肉面太贵,可以来一勺牛油汤炖豆腐,物美价廉,味道是一样的。
我的家乡早餐是最丰盛的,一般都是白米饭和3~4个菜,中午就吃早上剩下的,晚上一般是面条等等,当我说出我们那儿的习惯后,很多人不理解,大早上的吃什么饭呐,但是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当地人的需要又是很科学的,因为我们那儿吃完早餐就要出去干农活了,所以早餐必须丰盛,而且科学证实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人们常说,早餐吃的像皇帝中午像平民,晚上像乞丐。
小时候周末的早晨出去吃早饭。2.5元的大碗红汤牛肉米粉1.5元一屉的小笼包0.5元的肉煎饼0.5元的胖油条0.5元的甜豆浆0.5元鸡汁灌汤包1.5元的肉松面包成年之后出去吃早饭10元的清汤小碗牛碎米粉5元一屉的小笼包2元瘦长油条3元肉饼3元现磨豆浆1.5元肉包。
身为温州那边的人,早饭吃的一般是糯米饭,不知道浙江其他地方吃不吃糯米饭,至少我现在在北京是看不到糯米饭。当然除了糯米饭,还有一些其他的,包子/豆腐脑(甜)/油条等等,各地常见的早餐。
肠粉,各种粥,油条,豆浆,包子,糯米鸡之类的。我家每天吃白粥/黑米薏米粥+榨菜+煎荷包蛋。吃到想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