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陕西吃的千层饼。记忆中这种饼直径大约半米甚至更大一些,厚度大约两三厘米,通体金黄还有点半透明的感觉,吃起来外面是煎得酥酥的口感,里面很嫩,夹杂着葱花的咸香味。自从回了山东就再也没吃过那种味道了,大学期间去西安看兵马俑的时候还特意凭着十几年前的记忆去小时候买这种饼的地方,后卫寨的一个小集市的一个小摊看了一下,找到了以前的房东,但并没有找到这个小摊。想想也对,谁会靠这种小吃养家糊口一辈子呢。
小学一年级那年的冬天,和平门大街的厂甸庙会,整条街偏南边的一个老爷爷的摊儿,那个东西是一个一个用木质的容器装着,形状有些像现在的蛋挞,打开颜色是半透明的,甜甜的超好吃,但我问了很多人这是什么都没人告诉我,第二年以后每年大年初一就去厂甸可再也没找到,后来厂甸庙会改位置了。
小时候小区门口有一家卖早点的,豆腐脑,油酥烧饼,黑黢黢的屋子,油腻腻的桌椅板凳,老板也黑黢黢的油腻腻的,不过味道好是重点,那时候买烧饼在店里吃给的都是草纸包着,两毛五一个芝麻油酥烧饼,五毛一大碗豆腐脑。那个味道记忆犹新,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烧饼。
80后的,东北人,奶奶做的疙瘩汤,还有玉米面糊糊。奶奶家住平房烧火炕,冬天时候奶奶把土豆切成片放在火炕的炉子盖上烤着给我吃。还有把弹弓打到的麻雀去毛及内脏用细铁丝穿好在炉子里烤熟,撒上细盐,简直好吃到飞起!现在奶奶已经不在了,蓝瘦香菇。
有好多,小时候的无骨鸡柳、煎饼果子、鸡蛋饼、炸鸡架等等等等街边卖的小吃。小时候真的觉得超好吃,简直就是人类味道的巅峰。但是小时候被限制,很难吃到,等长大了,可以肆无忌惮的吃了,却再也感受不到小时候那种味道了。
20年前,爷爷去喝早茶,用破旧报纸把茶楼的炸花生包起来带回来给我吃,特别美味。我妈说太脏,不要吃。可我还是吃了。后来他去世了,以后再也吃不到这种带着念想味道的炸花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