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人教给我,口无遮拦不是心直口快,而是没有教养没有素质。邻居家有个婶婶,说话真的是口无遮拦,不管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周围的邻居都一样,别人家被小偷光顾了,她第一句话就说,肯定是熟人干的,要不然咋知道你家钱放在哪个柜子;有个大妈女儿女婿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她就当着人家闺女面说,肯定是女孩子年轻的时候不检点。每次她都说,我这个就是心直口快,说错啥了你别生气,但时间一长,竟然没有人愿意与她交往了。心直口快是一个人的性格,但并不是说你就可以口无遮拦,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在他说话做事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不要觉得说话没有什么,表达清楚就可以,说话其实是一门学问,代表着你的教养及素质。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最扎心的莫过于我亲妈说过的话了。比如说,你做事磨磨唧唧,拖拖拉拉,你这样以后怎么生活呀~最戳心的还是关于我的性格方面的话,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也是有点讨好型的人格的,做事也不能独立。因此经常会被念,不够利落不够老练,甚至被说过没用,像我这样的只能被人欺负,被人吃的死死的。不晓得这是不是和我成长经历有关,亦或是和我天生性格有关系。虽然这话有时候挺不中听,给我感觉很挫败,好像自己都没法掌控自己的那种,但其实是道出了我最大的弱点。也是因为这个弱点,让我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始终缺少气场,缺少能力,几十年都过得浑浑噩噩,没有自我。
高中数学老师:现在是做梦的年纪但不是做梦的时候。高一一年一直都无心向学, 凭着初中不错的底子考进了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但是一进高中突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成绩开始吊车尾,早恋,数学测试大家都考130我考90那种。老师说了很多很多,不停开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既然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路,那就朝着目前的路走下去(高考),现在是你做梦的年纪,但是不是做梦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是想想就能想明白的,行动了才有选择的权利。对于当时懵懂无知的我,可以说第一次体会到行动的重要性。从某211毕业后现在工作2年了,还和老师保持着联系,感谢恩师。
做人要谨记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从小,父母就说,做人要谨记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这句话是说大多有学识、有真本事的人都谦虚谨慎,不爱张扬,而那些才学浅薄的人则爱自我表现,自我吹嘘。教导我们做人不能有点能耐就太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就牛的不行。知识的海洋是无限大的,对待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这句话,我们就要一直提醒自己多学点知识,世界上的能人异士也是比比皆是,要懂得谦虚谨慎,不要只知道一点点就到处吹嘘,那些真正有学识有本事的人,他们的素养肯定不会跟你一般见识,但你这样吹嘘只会显得自己没有文化,很掉价。
生来乐观,听过辣么多忠言,我倒没觉得有什么逆耳的,因为仔细想来觉得总有道理。不管是父母还是同学,说过的忠言无非就是“好好学习,不然未来艰难。”听过最难听的就是:你如果再这么下去,你这辈子就完了。当时我的唯一想法就是这一定不是亲爸爸。其实对于“逆耳的忠言”,你只要始终相信,冰冷的忠言逆耳好过甜蜜违心的鼓励支持。听着就不会感觉到那么难过了。因为未来的某一天,你就会发现“原来他(她)说的是真的”。然后心里就会默默感激曾经说话的那个人。
“学会拒绝,不要总做老好人,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这是我在上大学期间,一位好朋友对我说的,当时他的表情特别严肃。当时,我参加了一个社团。可能是因为自己平时总是默默做很多事情,对别人也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似乎人们习惯了无论大小事情都要叫上我,而且好像就是理所当然的。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在社团做事情呆到很晚,扰乱了自己的生活和时间。朋友十分着急,对我说了那句话。是的,我们必须保持善良,但是一定要带有锋芒,拒绝做“讨好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