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电视上播放重播的时候曾经断断续续看过,但印象不是很深了……
这几天,很认真投入的看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可能是过了六年的时间,自己在心理上变得成熟了、在生理上变得老了的原因,看这部剧的时候特别感动,当年还是懵懂年轻的我还看不太懂也不能完全理解这剧里的点滴,但如今我读懂了,感触很深……一个军人的一生,有着激情燃烧的岁月,对国家对党衷心炽热的无私奉献了一生,剧中无处不洋溢着石光荣对解放军事业的热爱,和做为一个军人时刻应该有的报国精神;另一方面,这个军人的爱情也是谱写的那么真实,真实中慢慢渗透着浪漫和感动;对待儿女也是做为一个军人的姿态进行着教育,感人泪下的亲情、爱情、战友情,浓厚的那个年代的气息占满了整个故事……石光荣的一生,从入伍开始直到老了退休,都是兢兢业业的活着,很有精神,很有意义!
剧中感人泪下的场面很多~有时一个人物的回眸、一个表情就代表了很多心酸、很多内容,这是无声的语言,却比有声的只字片语还要有杀伤力……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我哭得简直像是在剧中故事的现场一样,有点泣不成声,我要说:这比什么偶像剧的感人场面强多了!有意义多了!这真的是很触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甚至有着影响、教育意义的一部剧,正如片名~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样,使看这部剧、能够真正看懂并受感染的观众们的内心激情燃烧着。
剧中的故事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夸张、为了感人而为之的大场面;也没有磨磨唧唧、缠绵悱恻的爱情;更没有什么英雄事迹来大做文章。整部剧就是这样慢火炖着,这么简单朴实的演着,感觉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存在于我们大众的身边……然而这样的一个故事却感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而且久久不能平静。
真心的很高兴中国能够出康红雷这号导演,没有他,就没有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就没有了一样感动的《士兵突击》,能够将军旅题材电视剧发扬光大,平淡深入的歌颂赞美中国军人的骨气、精气神儿和悲壮,并让亿万观众为之流泪和动容——很强
《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后,我在想,也许我们平民老百姓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有着一段甚至一生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人都曾经甚至就是石光荣;我在想,激情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天一天过的日子,它是平淡的,但历经了一段岁月后,回忆起以前的那段日子……一定是激情燃烧的,无论是苦是甜,都是自己曾经的岁月,是岁月就有酸楚和幸福,我觉得人越老就越能体会其中的感受。不禁想到了如今的八零后们,能有几个八零后能够像我一样这样感动于这部剧中,能够细品和欣赏其中的真情……
剧中的最后一幕给我感触很深,很平实,很感动…整个故事最后用石光荣晚年爱情的一幕进行了完美的收尾
《激情燃烧的岁月》改编自小说《父亲进城》,就引用书中的一段描写来结束我的这篇观后感
“父亲和母亲送走女儿,互相搀扶着走到东辽(剧中虚拟的城市,实际上就是沈阳市)中街,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父亲说,当年我就是在这进城的,你梳着两条大辫子,扭着小腰,别提多带劲了。母亲说你在马上不错眼珠地盯着我,那股劲头儿活像个胡子。父亲说,我这一辈子第一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石光荣的今天。第二感谢你,没有你,我石光荣也过不上这样有儿有女有滋味的日子。可惜这滋味还没品够就老了,如果有下辈子,我还在这等着你,咱俩接着过。母亲眉开眼笑地说这辈子还没吵够啊?父亲说吵也是滋味,全看怎么品了。
一轮夕阳挂在城市的天空上,母亲舞动着火红的绸扇,领着当年的老文工团员们跳着扇舞,父亲站在中街广场高高的台阶上看着领舞的母亲,依旧像年轻时那样痴迷入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