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武馆这东西,是民国这时候才有的。之前从来没人这么干过。以前基本是师徒制,一个师父带两三个徒弟。稍微大规模的教武功的是镖局,但那也是清末才有的东西
但是镖局里面可不是弟子哦,是实实在在出去拿命玩的,所以必须教真的。进去和退出都有极强的纪律性,更像是军队。那时候怎么教呢,基本也是老镖师来带新人。教也教最实用的简单上手的,炮锤,通背,掼跤。学了就能用。
所以说武馆这东西,一个人教好些陌生人,没人这么玩过。
后来情况是什么时候变的呢?是国术馆的建立和园艺大会
在那种全民习武的热潮下,被请去给学生们教课是非常荣耀的事。那时候的武人也明白了,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年代。更何况现在每年都有比赛,打成什么样是会写在报纸上全国人都能知道
国术馆毫无保留地教授,同时保留了器械引进了拳击。所以那时候的国术馆真是人才辈出,同样的,大师缺越来越少见了。因为能打的人太多了。
这个时候,拳场大行其道,这是正式开始靠学生收钱的人了。效率又回到了代不过数人的时代
这种情况是叶问打破的,在香港他没什么顾忌,让徒弟互相教授。于是咏春迅速开花散叶。从他之后这个禁忌才被各个武人放弃。叫他一代宗师是因为这个原因
同时这时候,最后一批接受老派武术训练的人也老了,去世了。所以现在去教,基本没什么保留。
如果说现在还有东西遮遮掩掩的
1,循序渐进,你还没到那个阶段
2,你太笨了,或者师父看你不上
3,师父没这个本事。你看现在无论什么拳种,演示起来,好多都靠小擒拿来忽悠人。
总说传统武术繁文缛节,事实就是,外国人练中国武术比中国人好。人家踏踏实实练。
作为一个开武馆为生的人,我来告诉你为什么,不光民国,今天也是一样。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玩想有所谓的“真功夫”就必须下苦工,这个苦功从开始练拳就必须特别精细,教练得手把手给你纠正动作,并且基本功也极其无聊。所以,一般来锻炼身体的人吃不了这个苦,就算吃得了你又能给教练带来什么?
过去叫入室徒弟,现在叫打专业的徒弟。就是替武馆出去比赛的徒弟师父才交真东西,因为他能替武馆扬名。能提高师父名气。不过你如果交多钱,比如真的交很多钱,又肯练,师父也会教你真的,别说师父缺德。这很正常,你能给师父带来什么呢?有钱的买师父一对一一整年的买,师父不教真东西行么?没钱的徒弟愿意给师父打比赛,他们是师父运动生涯和技术的延续和继承,师父把自己技术经验对武术的理解都寄托在这个能比赛的徒弟身上。
1. 师父们都不教真东西。那么,师父们自己的东西是真的么?如果是,那么他们是怎么学来的?如果不是,那就谈不上教不教真东西了,因为本来就没有。
2. 如果师父们自己有真东西,那么,是不是师父们的师父教了真东西?那么,这个“不教真东西”的原则,是何时开始的?
3. 是不是这个不教真东西,是仅针对某些人的?为何针对他们?
4. 如果不是全都不教真东西,那么,就谈不上失传等后果严重的问题,因为毕竟真东西传下来了。不是么?
5. 为何真东西不能大面积流传,这里有哪些原因?都是师父们的错么?都是因为他们心里阴暗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