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谁说的,婚姻需要经营,经营需要智慧。我是个在处理夫妻关系上顶没智慧的女人,曾被好友笑作“”。可是15年的婚姻生活却让我在日感幸福的同时也逐渐与智慧结缘。这份智慧就是学会妥协。
结婚时我刚满21岁,今天看来,那会儿真是少不更事,因为一点小事我可以哭上大半天,好几天不理睬老公;因为一些磕磕碰碰,我可以把离婚协议打好,摆在桌前……老公虽然大我3岁,但从小娇生惯养,是个不会疼人让人的主儿。结婚头几年,我们没少生气。女儿两三岁了,我都没能把家里的乐章弹奏得和谐悦耳。
最让我接受不了的除了懒以外,老公还超级喜欢享受。他说人生在世就不该难为自己,应该时时处处享受生活。让他带女儿,他弄只小狗,让女儿跟小狗玩,他却跑网上下围棋,说既完成了任务,还享受了天伦之乐,满足了个人需求;家里给女儿、客人准备的酸奶、饮料,他拿起就喝,嘴里还念叨比白水好,结果他比女儿喝得还多;大冬天一次次抱回西瓜,我心疼得要命,他却嚷着比夏天的好吃;一两件衬衣他也要搁洗衣机里解决,说洗衣机就是为人服务的;买衣服不好不贵的坚决不要……
后来,我向一位老大姐诉苦。她告诉我,如果准备离婚就算了,如果没有那个想法,倒不如装装糊涂,改变自己。我想,老公都快30岁了,已被自己的父母宠了二十几年,让他改变人生观和个性,根本不大可能。而我,爱他,更爱女儿。我要的不只是一个完整的家,更要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于是,我开始试着从改变自己做起。 老公再拿起酸奶、饮料,我不再像过去般要么生气不理,要么训斥着夺下放回,而是凑过去也喝上两口;老公再大冬天买回诸如西瓜等贵得要死的水果,我不再要么赌气不吃,要么吃着训着,而是和女儿一起边吃边夸,顺便算着同样的钱在夏天能买几倍的西瓜的帐;老公再没事时老躺在床上,我也不再嘟囔唠叨,而是和他一起靠在床头听歌,看书……我不再当“针尖”,老公自然也就没有了做“麦芒”的必要,家庭气氛和谐了,我也体验到了过去没有过的愉悦。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女儿5岁时,我们全家去北京旅游。当时家里的经济还比较紧张,出外旅游也算较奢侈的事。当时我准备尽可能地从嘴里抠,从脚下省,住宿也想挑最便宜的。可老公却不同意,他的理论是:出门玩本身就是为了放松,为了享受,没必要把自己弄得紧张而窘迫。尤其游玩是个体力活,更应该吃好睡好,否则玩也玩不痛快。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老公逢吃要有荤素和啤酒;逢睡要安静清洁还要美观有品位。虽然囊中着实羞涩,还曾暗想着能把带的钱省出一点带回家,可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采取了妥协的态度,只把老公的啤酒控制在一天只晚上一瓶。结果几日下来,我们精力充沛地游玩了故宫、长城、海底世界、世界公园、颐和园……因为精神头足,我们一家三口都很开心。
最后一天,老公提出要去前门的全聚德烤鸭老店尝一尝。虽然不知到底要花多少钱,但心里明白那儿不会是个少花钱的地儿,便有些打鼓。但看到老公和女儿兴奋的样子,我再次妥协,告诉自己全当是去了解老北京的传统饮食文化和知名老店了。
到了那儿,才知道百年老店确实红火。下午四五点钟结束午饭,半个小时的收拾时间,门口已经等满了人。刚到晚餐的点,客人便蜂拥而进。那“社会各界及国内外游客钟爱的饮食精品”,被列为首都特产之冠的红艳艳的挂炉烤鸭,也入了自己的口,真的有一份得意。尤其是欣赏并享受了全聚德用餐的一大特色——大师傅推车而至,展示娴熟的片鸭技术。看着色彩鲜亮、又酥又脆的鸭皮在师傅手下热热地片出,看着鲜嫩的带皮的肉片从师傅手中放入盘中,看着去骨的条状鸭肉和骨架做成的白白的鸭汤……一切都让人陶醉。那次旅行竟成为最难忘最享受的一次。
不只是我一天天变得宽容,老公也渐渐懂得了体贴和关心。能够让我们享有这份幸福,共同愉快地享受人生,最关键的是,我们都学会了妥协。其实夫妻无输赢,即使放弃控制权或者主动妥协,也不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
因为妥协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日子才会越过越有味,越过越幸福。
婚姻里最需要的是学会相解体谅和妥协.
宽容和理解是剂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