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与一个看不惯的家伙发生了矛盾之后,一位好心的长者问我说,你猜,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你会怎么样?停一下他又说,那个家伙依然会存在,不但他会存在,比他更家伙的家伙还会存在…。意思是说,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这种人,你问得过来吗?再说,你可以看不惯别人,但又怎能知道,别人就看得惯你呢?即使当领导的,面对此类问题时,也只能用其所长,避其之短,因人施教,注意工作方法。还有,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至于需要你去见义勇为,也只能点到为止,见好就收,而不能随意处置,因为法律并没有赋予公民擅自处置的权利。
大概成长就是对待周围不太喜欢的人和事,都能表面毫无波澜,微笑理解,内心在怎么不爽也不说出来。于是你成了那个脾气好性格好的朋友,你成了那个如水一般温柔的人。可是你明白,这样的你并不自在,虽然你好像看起来成熟了,长大了。当你看起来好像处事顺畅、社交达人一般对待这那些你心里看不惯的东西却予以苟合的时候,你得到了外界的赞赏,社会的包容,同时还有你自己憋屈的内心。所以,何必呢。人生那么短,还是做自己吧,但在做真的自己也最难。你不必变成别人眼中所谓成熟的大人模样啊。
我有看不爽的,但我最多心里想想。跟男票嘴上说说。但是有看不惯我的,她时隔一年半却当着别人面把自己的洗脸水泼我身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从小到大。至今仍是心理阴影,碰到她我都心跳加速。因为一些原因我也不报复。但是她放狠话让我等着,使我在跟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地方生存有了被迫害妄想症,害怕她继续…唉。如果你真的越想报复一个看不惯的人,越容易在冲动之下付出在脑海里已经演示了很多次的行动,越容易伤害到别人,情况严重的话你也会遭殃的。就说这么多,我自己心里很不好受。唉。
其实,先圣孔子早就给出了答案——君子和而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对方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等与我不同,那么一个有修养的人,他会以理解与包容的心态来对待,这就是“和”。可是要能做到这点,必须提升自己的修养。孔子的弟子曾子,在《大学》这篇文章里就指出了提升修养的方法,即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
看不惯什么?和我没关系啊。我最前面说过什么?娱乐圈这么做是为什么?谁拍的我介意了嘛?以前感觉有一句话不介意什么来着?我说了句介意就有那方来的我问一下否定一下就有人接着问了。现在是怎么回事我以前说了去香港是狡兔三窟吧。怎么还没好啊,还是说想着都不清楚呢?看不懂
通常意义上的看不惯,是觉得别人不合你的心意,你想世上的人和事都合你的心意,那是不可能的,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只有不同才有美,如果都相同了,你都看惯了,那这个世界也就没有意思了,你活得也就没有味道了。所以,你得学会包容,有容乃大可不是说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