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米尔本身是一个内心不够强大,软弱的人,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一直渴望获得更多的父爱,他希望他父亲能够在意他,能够经常陪伴他,但是经常都让他很失望。只有忠实的哈桑一直陪着他,可惜他却对他不咋滴。不过阿米尔心却不坏,虽然他看见哈桑被侵犯,逃跑了,而且用计把哈桑父子赶出去。我觉得这更显得阿米尔的真实,他会自责,看到哈桑抬不起头,所以他只有逃避,这个更表现了他的软弱,也侧面反映哈桑在他心里是占有一定地位的。
一个比较感性的人,童年时期总是期望得到父亲的认可,稍微有些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关爱,在哈桑为他追风筝被迫害时充满内疚却不愿承担,所以想办法让哈桑离开自己。怀着悔恨逃离自己的国家,总以为自己在远离阿富汗的美国可以重新开始,却又走上了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他一直是懦弱的,又拒绝承认自己的懦弱,最后冒险救回侄子,也算是对自己的救赎,从一个懦夫成功转型为勇者。
两人互为童年的伙伴.哈桑对阿米尔的感觉不仅是挚友,还带有一些下人对主人的忠诚感,所以有了那句出名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对于哈桑,阿米尔是唯一的,唯一的朋友,小主人,感情寄托的对象。而阿米尔,从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较敏感的人,所以即使他想和哈桑玩,想把哈桑当朋友却也也时常疏远哈桑。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我是六年前看到。当时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哭了好久好久。阿米尔少爷和哈桑他们两个从小一块儿长大还生作为阿米尔少爷的仆人,一直在照顾阿米尔爷的生活和起居。但实际上哈桑和阿米尔少爷,他们两个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这是看到小说最后才知道的。
这本书买回来好几年,每次翻了几页就放下。这周一口气读完,很多地方让人潸然泪下。里面的几个人物,都带有自己身上所有的部分。哈桑的忠诚和豁达,阿米尔的嫉妒与懦弱和不堪的行为,就连主要角色之外的路人中,也有性格中的影子。
感叹阿富汗的多灾多难,庆幸自己生长于和平年代。
阿米尔因为嫉妒哈桑还有自己的软弱直接和间接的伤害了哈桑,他对哈桑更多的应该是愧疚,但是当他知道哈桑是他的弟弟的时候,我觉得从对友情对哈桑的愧疚变成了亲情的救赎,所以他才拼命的要带回哈桑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