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我们又会用许许多多的“应该”、“必须“等字句来鞭策自己,可是越强迫自己,期待中的动力越不会到来,甚至我们的积极性会进一步被打压,以至于有人会觉得宁可在床上睡一天也不想去碰那个令人烦恼的事情。
我要做一个复杂的方案,我不知道如何下手,我会把方案拆分成多个模块,比如从竞品分析中的竞品选择这个小点入手。这样就会一下子降低起始任务的难度,更容易找到推动力,总之不要说不会,努力去做就行。
说不会是逃避的表现,因为分不清楚“动力”和“行动”的先后顺序,所以人们往往会傻傻地等待自己有行动的心情,采取做事,如果觉得心情一直很烦躁,就会选择一拖再拖,迟迟不去把事情完成。
在遭遇非常困难的任务和复杂的情境时,我们常习惯性的说不会,巨大的压力往往会扼杀我们的自我推动力量,我们会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甚至发呆走神,很难集中注意力。
不是,我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避风港,只有遇到事情,做它的第一步。然后自然会继续做第二步、第三步。这才是“万事开头难”的本质吧,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的。
在面对很大压力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一睡了之”,起床越来越难,到后来连正常时间上班这种基本要求都做不到,整个人都陷入到了“懒散拖拉”的状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