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催自己的孩子结婚,但是中国式的父母从来没有教过孩子怎么谈恋爱这一点也是让人感到相当奇怪,因为中国的父母总是做出一些与让孩子结婚这件事情的结果不相同的事情。
在孩子上学的时候,总是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专心学习,不要谈恋爱,不要搞得像觉得那样会分散孩子学习的经历。但是父母没有考虑到孩子以后情感发展的问题,因为父母不教孩子谈恋爱,也不让孩子谈恋爱,将来结婚怎么可能就那么顺便就找到了合适的呢,就像毕业之前不让谈恋爱,毕业之后又疯狂让孩子找对象结婚的那种家长一样,让人感到相当的无语,找另一半并不是买白菜,只要给钱就能买得到,还需要两个人相互之间的合适的。
中国的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找不到人一半,到达一定年龄之后就很担心,因为现在各种教育在不断的普及,可能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上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就已经二十二三了,在农村的父母呢,看来就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就一直催孩子,赶紧找个另一半吧,赶紧结婚吧,总是很担心,但实际上刚刚毕业工作还没有确定,人际关系也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太多合适的异性,没那么容易找到另一半的。
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吧,父母确实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更顺利的度过一生,但是父母的某些观念和孩子的立场不见得就完全是相同的,有时候因为时代代沟的原因也出现了沟通上的差异,造成了一些基本的矛盾,但是我们最基本还是要理解父母为我们好的心思。
一、任务化的中国式婚姻;
二、基于血缘关系的孝文化;
中国有句古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来看到“孝”字的结构,上下拆分,老在上,子在下。所谓“孝”,就是“子承老”,即:“孩子要把老人背在自己身上”。“子承老”,既有承担的意思,也取传承、继承之意。
三、缺乏边界感的中国式家庭。
那是因为我们中国父母太喜欢操孩子的心。认为什么事情都要替孩子规划好,否则就是父母失职。而且我们中国人认为,孩子结婚之后成家立业就有了责任感,父母就可以更放心。
父母喜欢催婚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就是要结婚的。他们当时这个年龄就是相亲见面的,所以他们热衷于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结婚。还有的家长就是想抱一下孙子孙女。
中国父母的思想比较传统,也更喜欢参与孩子的未来,他们还是停留在让孩子早一点成家立业为好的传统观念中。不像外国人,思想开放,孩子长大了就放他们自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