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每一个人的看法,每个人看问题都会被自己局限的角度和思维束缚,一叶障目,看不全面,所以才有相互存在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意见能多给解决问题多一种方法,因为一个人不一定能看到问题的全部,而仅仅是局限于自己能看到的部分,不同的意见是一种相互上的弥补,而不是矛盾和冲突,有不同意见不等同于就是对你的否定,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只有包容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反之,就是相互伤害。人一旦有了一颗包容之心,自然就要懂得倾听,倾听别人内心的声音,尊重他人说话的权力,你用什么样的行为去面对不同意见的人,对方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如果你很有耐心的倾听,别人就不会盲目的带着情绪抵触你,善于倾听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对你的肯定,如果你连倾听都不会,总是没有礼貌的打断别人说话,那么他当然没有耐心听你说了,更不要指望别人认同你的观点了。
首先,从思想上要对有不同意见的现象有一个客观上的认识,这是社会普遍正常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是不同的,所以在看待同一件事情时,通常都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只有在思想上有了这个意识,才会理性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意见不同的情况,那么我说的话你才愿意听,如果思想上没有这方面的觉悟,我说什么你都不一定能听得进去。既然明白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你执意去说服争辩,那么毫无疑问你的说法别人也不一定会认同,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观点,但问题仍然要去解决的,如果你一直去争辩能解决问题吗?很显然是解决不了的,所以要学会包容。
在今天以前,每当我和别人的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自己的想法,然后我发现我越来越变得自己不喜欢的自己,慢慢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这不是一个好的事情,起码我过得挺痛苦。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可以听一听别人的建议,看看自己的想法可不可以改进;如果做好了决定,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不要改变,不要太过容易被左右,不到最后,谁知道谁才是正确的那个呢?与其让自己后悔,为什么不坚持看到底自己是不是对呢?如果错了,吸取的教训会让你更快的成长。
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尽量平和,肯定完对方以后,多用疑问的语气去商量,比如用一些如果、假设或者是不是这样的疑问词开头,以交流的口吻再去试探性的听听他的看法,如果对方沉默不语,那么你就可以接着把自己的话说完,通常这种情况下,对方对你已经没有了防备和警惕心,他也能感觉到你的诚意,会很自然而然的听你说,实际上这就是对你的一种肯定,一旦在心理上有了这种肯定,那么这个时候你说的任何观点就很容易让对方接受了。因为你得到了别人内心对你的尊重!
一定要先肯定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不要一听完就对他的观点说三道四,以一种批评的口吻去指正,否则对方会很本能的反感和抵触,认为你不尊重他,那么后面你们的沟通会很失败,这世上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否定,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是真实的人性,是普遍的心理,不是个别情况。肯定对方也是让对方能耐心的倾听自己说话。
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会听听别人的意见,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觉得那种更好。别人的好就听别人的。如果认为我的比较好,会坚持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