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父母深爱着自己的子女,难道子女对父母的爱又是有所求的吗?如果你说子女是有所求,我相信您以前应该也有这样的念头,那您哪来的资格来教育子女?因为您也并不是一位称职的子女。子女爱着父母也只因为你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为子女无条件地付出,将来子女也会想着回报父母,他们努力也希望父母以后过得更好。每个人都曾为子女,这一点我相信并不是一些父母所谓孩子努力只为了自己的未来,自己未来享受不到blabla,就能磨灭这些事实的吧?也许会有人说,那不是有很多子女长大后不孝顺父母,对父母不好,甚至打骂父母。我承认,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必定有人听说过,甚至看到过家长虐待孩子,甚至做出禽兽不如的事情吧!那这些孩子又做错了什么吗?难道他们生下来就该承受这些吗。我认为子女对父母的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平等的,是不能被否定的!并不能仅仅因为你生了我,你的爱就更高贵。
我觉得可以从关系角度考虑一下。我们同时有父母和孩子时候,和父母最亲密的时候已经过了,已经独立了一段时间了,而且不少人还经历了随着成长,挑战父母权威和控制的过程,时间和斗争让我们和父母的链接受到了破坏。而这时候孩子还在依赖着我们,讨我们欢心。两相对比,此消彼长,自然有强弱。其实也可以平和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的关系,从最重要亲密往下,应该是:伴侣——孩子——父母。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爱,不孝顺自己的父母,只是说我们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到了更需要的人身上。对老和小,投入的是不同的感情部分。当有一天,我自己老了,我也更希望孩子更多养育好他的孩子,我自有我的人生。
如果真心谈到爱的话,应该感恩父母养育之恩,这是真理!但是题主的问题,我们往往并不是超过不超过的问题了,通俗的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也就是要感恩,但是我们很多都是忘了挖井人,孩子有未来,他们过的好,可以给我带来虚荣心得满足,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内在不是爱谁多的问题,而是我们缺乏感恩的同时也有虚荣决定这个现象。说句不该说的话,如果这家父母是李某诚,王某林之类的,估计至少会一样多的爱吧。
之所以是父母。就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太多的爱,理所应当就有的东西,从来就没有人懂得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发现,父母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有了反叛的心理,就想什么都跟父母对着干,不管他们是不是出于好意,也许,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也永远不会和我们较真,谁让我们是父母的心头肉呢,家,就是父母和自己,完整的一个家。
我们一生下来就在索取,在大一点的学会了要,再大一点的时候学会了叛逆,因为在我们探索更大世界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帮助会减弱,而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决定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这一切都是父母不能参与的。也就是说,父母所能给我们的慰藉小于我们给他们的慰藉,当我们叛逆而提出无理要求时,父母想要得到像以往一样的心理慰藉,会选择原谅和继续付出,这是我想了很久的答案。
爱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付出。父母对子女的付出,单从时间角度来讲,子女都无法项背。至于付出多少,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当前社会,越来越容易出现,想好好孝顺父母却无能为力的情况。物质与陪伴,莫说兼得,让父母得其一的都不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