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清醒与昏睡。人之所以昏昏欲睡,是因为分离了神清气爽和昏昏欲睡这两个概念,不能认识它们本是同根生,不能意识到清醒(这个概念)是昏睡的翅膀,昏睡(这个概念)是清醒的脚跟,不能发现它们本是狼狈为奸,不可独一存在,不知清醒是大奸似忠,不知诞生它们的根源是什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也不知它们的根源叫什么,只知道这个根源很早就诞生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当一个人确信了它们本是同根生之时,确信我这里的判断是完全正确之时,也就明白了这个根源是什么样子。他也就不再欲睡之时昏昏——人之所以昏昏的原因就是没有发现自己执于清醒。以此类推,一切皆是如此。只是昏睡与清醒的根源,只是小根源。就这个小根源,尽管可能同样是一辈子也无法弄清楚(你我确实是不清楚的,要搞清楚它同时考察到信念、知识、内观功力、判断力),但它确实并不是万物根源,只是两种概念的根源——在弄清楚之后接下来要认知在它之上的可说与不可说本是一体,再接下来认识再之上的概念与实在本一体,再之上的实在与空性本一体(空色不异)。要认识到万物根源,必须重复这样的认知活动。最终才能大彻大悟,达到法华经所说的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善恶是不是一体的,我不知道,在我无法证悟色空不二之前,我不知道。不过我敢打包票,善恶这两个概念是一体的。故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学道之士,要去体会一切对立所天然存在的那种一体感。去体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一体感,整个生活的一体感。要去体会一切对立所天然存在的那种一体感,自己和世界的一体感。
昏沉定——就是有一定的禅定功夫,在禅定功夫里边又掺杂了昏沉,使你清明的禅定功夫失去了一部分清明,有定力的执持力,心还是感觉很宁静。那个清明又不特别清明,昏沉里边又有一定的禅定功夫,给他起个名字叫做昏沉定。你们看上师的书里边,也说到这个阶段。我们在昏沉定之中有三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失去定,完全进入昏沉的状态,再向上发展就是睡觉,这个不好。一个在昏沉定之中,使自己的身心疲劳得到短时间的休息,有时是有意的。我知道他有点昏沉,这个老牛,他今天辛苦了一天了,有意让他休息一下,不要强打精神,这个时候把自己那个清明的心念,守护住就对了,叫他昏沉一下,让他休息休息,等到他休息差不多了,腰一挺精神提起来了,继续用功。还有一个由昏沉定而进入到入定,开始有点昏沉,后来昏沉完全消失,禅定现前,这是最好的,是最理想的。这个地方不多说,上师书里面的开示也有。
昏沉是睡着了,手倒下,手印散了。昏定头有点低,手不倒,手印不散,如昏如寐,但有知觉,有迷糊的感觉。而正定没有迷糊的感觉,清清楚楚,没有念头。正入定时,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定深了就要发神通了,连蚂蚁爬的声音都能听到。由昏定到正定有个过程,慢慢会明了,昏久了有时会转为正定。到灭受想定就要一坐坐几天。要出定也很方便,用引磬在耳边敲一敲就出定了,没有引磬可用金属的器皿,因为金属声尖利。这种定是祸害,是用功时硬压念不起造成的。有个居士,平时用功是用压念的方法,有一天在庙里入定了,人家以为他死了,就将他埋了。要定,但不能死定,对境不动心才是真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