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举止的倾向
言行举止,是人们传递感情和态度信号的一个最为通俗的表达。喜怒哀乐愁,是众所周知的表现方法之一,而除此之外呢?大岛想在这里说的一个词就是倾向。
什么是倾向?倾向就是走入目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表达。
举个例子,在两个人从辩论到争吵的过程中,会有在用词激烈程度的转变,会有声调上的起伏等等。那么这种倾向上的变化对于看懂一个人的需要有什么帮助吗?
有,有两点,第一是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质,第二是了解这个人的上限和下限。
标题中我们提到了需要这两个字,看懂一个人的需要,其实就是在解读一个人行为背后的表现形式和表达过程。如同刚才例子中从辩论到争吵的变化,你可以看懂某个人是否属于急脾气,进而判断这个人在表达自我需求的倾向上是否存在着值得你注意的地方。
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必然是一个合格的关注者:言行举止背后的倾向,会为你看懂这个人的需要打下一个非常稳定的基础,因为你会切身切实的了解到这个人究竟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现自己,进而了解到这个人从思维模式到为人处世的点滴表现。
明示与暗示的碰撞
明示是什么,明示就是:这个我喜欢,我想要买。
暗示是什么,暗示就是:这个东西不错,如果我有一个的话我会很开心。
例子够通俗,说的也够直接:明示是直观的需要,暗示是主动却并不直接的需要。
二者直接的碰撞,就能够让一个人的需要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有些时候我们去了解一个人,其实就是在了解这个人的习惯。
是的,了解一个人,就是在了解这个人的习惯。而明示和暗示的表达方法,就是这个人在表现力上的习惯。
了解一个人的需要,不是去剖析这个人的性格,更不是去切割这个人的思想,而是要了解这个人需要什么背后的事情:
比如某个人需要一个东西,那么你就能通过这个东西去评估这个人的物质标准是怎样的,进而了解这个人的喜好区间。
比如某个人需要他人的认可,那么你就能通过对方这样的表现去了解这个人的心态和性格,进而去了解跟这个人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通过明示和暗示的表达,我们会了解到这个人的性格和你们的关系(亲疏程度)进而发掘这个人对于需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通过这样两种模式的观察,了解一个人的需要,更是了解一个人需要背后的种种性格和为人处世上的细节。
这,也是察言观色能力的一种锻炼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