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天起,孤独开始成为普世化的流行词。
仿佛孤独俯拾皆是,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都能脱口而出。
比如,没有朋友,会孤独,因为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
比如,没有爱人,会孤独,因为一腔的爱意不知该给谁。
然后,孤独,变成了一种病,无法治愈的病。
当别人与女神约会,浪漫牵手压马路,孤独再次袭来,越演越烈。
当别人在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之下,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不禁悲从中来。
当别人混得风生水起,要钱有钱,要才有才,自己却沦落到窘迫不堪的地步,鸡立鹤群的感觉油然而生。
对现代人而言,孤独是无法消灭的,更不会主动消失,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适应孤独,接纳孤独。
最孤独的时候,可能就是每年春节一个人回家,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见面就问“对象呢?怎么没带来?”“什么时候结婚?”每次总会觉得特别对不起他们。
好心热情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忙活着给介绍合适的相亲对象,今天饭局明天逛街的,见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适龄结婚对象,结果却是让这种失败感和孤独感更加强烈了。
相亲对象一见面就问,“月薪多少啊”“有车有房吗”“银行存款有多少啊”“在单位职称是多高啊”。
除了物质和金钱,其他的一律绝口不提。
相处之后发现,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无聊透顶,没有共同语言、缺少相似的兴趣爱好,聊到聊不到一起去,思维模式、见识和接触面都不一样,有话没地方说,跟对方说也听不懂,整天就只知道关心钱多钱少。
就在大二刚刚重新分了寝室之后,新寝室的室友要么不太熟,要么有男朋友,所以我上课不再有人帮我占位置,不再有人跟我一起坐,每次旁边的人都不一定。
每次上课我必须要早到教室,这样才能先选位置,后面来找不到位置的同学就会坐到我旁边,不至于去晚了一直问别人旁边有没有人坐,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我非常的孤独。
有一次同事结婚,我答应给同事当伴娘,因为自己单身,也比较内向,其他人都在忙前忙后,新娘也在等新郎迎娶。我一个人坐在客厅门口,非常落寞。有个比我小的同事,看到我化着妆,一个人坐着,给我的微信发了一个特别逗的表情。看到我如此落寞,他哈哈的笑。
特别可爱的小同事,但是他不懂孤独的人的内心。
转学到西安的第一年因为方言听不懂,加上不熟悉环境,父母还忙着开店,所以几乎做什么都是我一个人。
尤其在学校体育课或者户外活动的时候别人都是跟朋友在一起只有我是一个人,每次看到被老师指派给我的队友一脸不愿意的表情的时候我内心孤独感更重。
20岁生日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去到自己喜欢的蛋糕店,给自己买了一块黑森林,然后坐在蛋糕店的角落里,一口一口的吃完。老爸老妈打来电话的时候,还假装身边很热闹,其实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第一次出远门,什么也不懂,不会坐地铁,最后为了省钱还是咬咬牙坐了地铁,折腾了一天才从地铁里走了出来。晚上就近找了一个小旅馆,一头撞门上,鼻子一直在流血,卫生纸也没有找到,全程用手捂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