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会,有女朋友的人,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一个人吃饭。还记得之前我邀请基友两个人一起去吃烤肉,这货要陪他女朋友逛街。最后我一个人去了。
潮流称不上,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基本上可以当做一种常态了。一个人吃饭的奥义,在于不能吃出孤单寂寥的感觉,否则就败了。如果你做不到用《孤独的美食家》里面那大叔那种丰富的内心活动来抵抗孤单,那我推荐你去一些“烟火气”比较重的市井小饭店,热闹而接地气。我经常到这种市井小饭店一个人享受美食,不用多说话,埋头享受美食就好了。如果吃了不饱,也不必被调侃吃得多,跟店家再叫一份就好。
曾经的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一个人”做任何事。小时候一个人上厕所不行,一个人玩不行,一个人上学不行,统统要拉上小伙伴;长大了一个人求学不行,要在家门口上学,大学在宿舍也要24小时和室友粘在一起,旅行更要一帮子人才可以出行。然而渐渐地学会了与自己独处,可以自己背包行走欧洲,可以大动干戈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犒劳独居的自己,可以一个人静静在餐厅品味美食的绝妙而不觉得悲伤,反而慢慢开始感到幸福。就像《孤独的美食家》一样,走到哪吃到哪,一个人也不觉得凄凉,也不需要一直因为要讲话而忽略品尝这件大事。
感觉一个人吃饭的人,有很多。我经常一个人吃饭已经有十年了吧,贵餐厅到路边摊都吃,也几乎从来没觉得不适。有人一起就一起吃,对方没空我也懒得找人吃饭,自己吃最舒服。其实也不是不喜欢和朋友吃饭,而是我在松弛状态下经常说放空就放空,走神开去想别的事情,能让我显露出这个状态的朋友特别少。
讲真,一个人吃饭本来很简单的,食量不要太大,有一份简单的菜单,空间不要太吵闹就好。不过在大城市漂泊久了,又多了一层痴心妄想:用饭菜的温度加热自己孤寂的内心。正如《孤独的美食家》所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又不被谁打扰,无所介怀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佳治愈。"
也许吧。我从大一到上海就时常自己到处找食物吃,虽然常有社交活动,有家属,不过还是很注重要保证很大比例自己一个人闲逛的时间。另外则是在过年前后,已经连着好几年的过年因为觉得机票太贵又人挤人,又要值班所以没有回家。在过年前后大家都走了,叫了外卖也没人送,会比较烦躁,会一个人出去吃顿好的缓解苦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