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是父系社会,以男人为主,女人是没有地位的,在家除了干活做饭生孩伺候公婆,还要忍受男人的三妻四妾,拈花惹柳,就像一件工具一样,不需要会知识,也不需要有理想,单纯的在家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讲的就是这样,是对人们愚昧无知的一种掩盖,社会体系之下,没有人容忍女人去学堂学习,去科考,去为官,社会地位极其的不平等,但凡有点念头,就会用这句话来压制,其实就是古代封建体制对女人不公平对待的一块遮羞布。可悲的是,就连女人自己也认为这就是本分,无法反抗。哎,不由的感叹,幸亏我生在现代社会,接受的是平等的教育,心存感激。
这就是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同样也是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所谓贤良淑德吧。古代为什么只有女性才“被设立”这样的标准,而古代男性就算是吃喝嫖赌,风花雪月,也不会被太多人指责呢?原因想毕大家都清楚,那就是古时候女性的地位比较低,从而才被套上各种标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并不很“古老”,事实上它产生的时期,比大部分人印象里都晚。按目前的文献记载来查询,这话出现在【明末清初】时代。对,就是那个男子纷纷剃头留辫子,然后给家里女子折骨裹紧小脚以示暗搓搓反抗满清的“民族气节”的时代。
所谓“无才”并不是没有才干,而是“我虽然有才干,但不会因为有才干却炫耀自己的才干”,古代时候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却拥有很好的才干,但却视有若无,这才是非常高尚的德行。这句话是在表扬我国中华民族的女子,并没有歧视女子的意思。
这话开始出现时,“才”所指的范围还比较狭窄,专指识字读书。而明儒反对女子读书的逻辑,我们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熟悉的,跟“社会正义人士”反对电脑游戏、反对网络直播、筑墙审查等政策一模一样,“学会了就可能学坏、不如一刀禁掉”。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最恶毒之处,也在于此:鼓吹女性以无知、愚昧、麻木为美,为生活中的追求方向,尽量自我矮化,在精神世界中自我阉割。再配合上残废身体、无法自如行走的缠足裹脚风俗,完美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