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你敢拍着胸口大声的说“我绝对不自私”吗?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敢这么做,就连现在网上的那些所谓的大神也不过是更懂伪装的自私者而已。不要责怪孩子,孩子太过纯真,还不懂伪装,他们只知道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而我们父母只需要做到教会孩子明辨是非对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不能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自私是正常的,但不能因为是正常的就不去节制,要学会控制自己,理性对待事情。
其实小孩自私小气和我们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的,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我们可以试着跟他沟通讲道理,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要多与别人分享,教他换位思考,比喻说你有东西不给别人分享,别的小朋友有东西也不会给你的,这样慢慢就会好的。其实小孩自私小气和我们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的,小孩子不能过于宠爱,我们可以试着跟他沟通讲道理,告诉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要多与别人分享,教他换位思考,比喻说你有东西不给别人分享,别的小朋友有东西也不会给你的,这样慢慢就会好的。
首先,父母要言传身教。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时,随机给宝宝做示范,让他感受分享带来的好处。在家里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以角色的身份、角色的口吻让孩子体会自私独占与共享分别带来的情感体验。如,小狗把新买的卡车借给了小兔,让小兔把地里的萝卜都运回家里,小兔请小狗吃饭,做了红烧萝卜、酸辣萝卜丝、萝卜排骨汤……好多菜和小狗分享。家里一场人偶剧,让宝宝尽情的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小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对于自私或小气是没有概念的。成人也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私”或“小气”的标签。当你的评价说给他听,或者被他听到,就是对这些消极品质的强化,你到底是想还是不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当一个孩子获得足够的爱,获得充足的安全感时,他就不会在意妈妈去抱其他的孩子。同理,当一个孩子基本物质需求被很好的满足,他对于物质的占有欲就不会那么强了。
我想知道大家对于自私的定义,比如两岁左右的孩子会说这是我的,记得我儿子三周岁的时候,出去吃汉堡就会说这是我的,不让爸爸妈妈吃。这不是自私,孩子两周岁萌生了自我,这个时候不分享,是年龄特点。孩子生下来真的是非常美好的,她们不知道什么是自私,所以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定义为自私,遇见事情可以多听孩子说。听完孩子解释,也许我们就明白了。
与孩子的游戏互动中,避免错误引导。如果成人总是拿走属于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然后逗孩子说“我拿走了,不给你啦”,然后看着孩子哭闹、担忧觉得好玩。慢慢的引发孩子对于“失去”的担忧,从而形成“自己东西看的紧”“不愿分享”等行为习惯,成人反过来又埋怨孩子“小气、自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