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是褒义词,执迷不悟是贬义词。两个词都描述的是一种状态,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执着是在别人看到你最后的成功以后再去看你的过程。执迷不悟,是别人没看到你的成就,只看到你的过程。大部分人对他人评价“执迷不悟”这个词的时候,都是随口一说,用几分钟时间做一个浅显的理性判断。世人认为的执迷不悟和执着的区别只在于是否有最终成就。但其实,只要你“执”了,往往都会有个结果,好的。就比如说,画画是个很靠灵性的事,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但如果你每天花两个小时去练习,一年之后,你可以从一个画画小白,成为一个画画稍微能拿出手的人。但这一年中,你的周围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说,不要做这种事情啦,浪费时间,你的专业又不是美术,balabala……而如果你没有听他们的,继续去练习,那么他们就会站在一个高地上去看低处的你,和旁人说,这个人执迷不悟,我怎么说他都不听。一年后,你有了点小小的成就,也许可以给周围的人画几幅四格漫画的时候,他们会说,一年耶,你真能坚持下来,好棒呀,我都没想到你能坚持下来,画的还挺像那么回事的,balabala……
举个例子吧。A在做一个项目(project),别人(可信的,为自己着想的人)都对他说“别做啦,别做啦”,他自己也思考要不要继续走下去,然而他知道自己从做项目的过程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个项目的潜力,他总结了机遇和风险的比率后,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走下去的方向,这叫做执着。同样的,B在做一个项目,别人都对他说“别做啦,别做啦”,他自己也思考要不要继续走下去,然而他并不比别人知道得更多。别人通过同样的信息总结出来的结论是转方向,他用同样的信息却觉得要走下去,那很多时候这只是不甘心而已,拖得越晚后果越严重,这叫做执迷不悟。
觉得自己或别人执迷不悟是是因为害怕犯错,害怕承担不悟的果。所以干脆不坚持什么。可是现实是,不管你做什么,都会出错。错了改了不就好了么。怕犯错吗?每个人都不想犯错吧?可是我们总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的错错错。其实,错了不可怕,站出来承担和面对,就好。在这之后,便不会再纠结错或者不错了。你在其中体验的和领悟的,远远的超越了表面的,对与错。一句话总结就是,除非你知道你在做梦,否则你永远都不会从梦里醒来。
主要是从成败评论的,做一件事坚持下去在付出一定时间成本后取得成功,叫执着;做一件事坚持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回报,甚至还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后果(比如坚持下海经商没挣到钱还欠了债),被他人叫执迷不悟;或者说看到某些趋势,已经表现出继续这样做必然失败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就叫执迷不悟,比如打仗三万人包围五千人,去喊话让五千人的将领投降,就是告诉他胜负已分不要执迷不悟,去徒劳抵抗以致于白耗费手下将士生命。
明知不可能却还不愿放弃,很多被欺骗的人都是这样。不是骗子有多高明,而是被骗的人太希望那是真的!明明已经尘埃落定,却也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入选,如同沙漠中垂死挣扎的旅者,明知前方不是绿洲,却也在强大的愿望之下产生幻觉,因为实在是太渴望前方真的有水了,以至于不断的幻想幻想幻想……最后在意志力减弱人也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大脑开始自己虚拟出这个梦幻,只因为心太渴望了。
我们所有的执着,本质都是执迷不悟。这两个词最初是佛教用语。前者执着的意思是“取”,与生俱来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与“想得到”。后者执迷不悟是对这“想得到状态”的一种升华表达:执着于想得到的却不愿坦然放下,便永远不可能了悟自己的本来面目。所谓的放下,只是心已无执着,却不妨碍去追求得到。所谓的本来面目,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当下即是,无假外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