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说话真的是很难预想到听着的感受,明明自己觉得说的并没有什么而且也挺正常的,但是在听者看来并非如此,她甚至会觉得你说话难听故意说她,所以我觉得尽量少说别人,说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根据听者的性格来说话判断自己该怎么说话。
我大学舍友里其中有一个女生,就是属于那种不能让别人说的人,大学之前被家里惯坏了,觉得别人惯着她也是理所应当,只要是说她不管是对她好还是不好她都会认为是在说她不好,说白了就是不懂好赖话,对于这种人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和她说话。她是一个个子低的女生,然后就总是想长高,每天都喝牛奶吃钙片就为了长高,但是喝了三年多都没长高,也是醉了,因为她父母都不高,这是基因问题。然后她就每次都愁她的身高只要看见是长得好的腿长的人就会说哎呀我好喜欢她的身高和腿呀,一天得说N.遍这样的话,每天都是我要喝牛奶长高,时间长了我真的就受不了她这样了,然后我就和她说喝牛奶没用,都20岁了,过了长高的年龄了,然后她就不高兴了,说我不会说话每次说话都是呛她,她能长高也被我说的长不高了。一句很平常的话而且是实话她就接受不了,我不说就能长高了吗?真是服了这种人了。和她说句话得解释三遍就这样有时候她都未必能听懂在说什么,别人说东她理解的就是西,上课一年的课了她都不知道每天几点上课,教室在哪,我不信这是因为记性不好,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考上大学的,就这样的脑子和理解能力,然后她自己有错教室了还说我们走的快她跟不上才走错教室,一个20岁的人了上课不认识教室有错怪我们喽?然后让她记记上课时间和教室,她还理直气壮的说我就是记不住么,能怪我吗?我就想说这么大人了连个教室都记不住不怪你怪谁?
虽然说家里的父母都会惯着孩子,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她父母是怎么把她惯成这样的,只能说她好的话,除此之外说的是为她好但是不好听的话她都觉得是再说她,这种人我话都懒得和她多说。所以说说话前你肯定预想不到听者的感受,这样的话就尽量少说,或者说根据听者的性格说话,就是学会说话。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有人情商低,是因为他们说话办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也许这样的人就会问了,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我又不是你肚子的蛔虫。我觉的考虑别人的感受这件事情很简单,交换角色思考一下就好啦,己所不误勿施于人的道理总是简单易懂的吧。
大家都住过集体宿舍,一个宿舍四个人已经算是少的了,大家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和生活习惯,既然有缘生活在一起,那么就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多多考虑别人的感受。我大学宿舍有个室友,异地恋,每天晚上跟男朋友煲电话粥,你打电话可以啊,非要在三更半夜的打吗,还一个劲儿的说各种肉麻的话,狂虐单身汪不说吧,还搞的别人没法休息。时不时还要大笑两声,好不容易有的一点睡意又被驱散了。有一次她特别过分,都过了12点了,她还在嘻嘻哈哈的说话,我们三个人都生气了,跟她客气的说,不要再打电话了,明天还要上课,你要是想打就出去打。过了20分钟的样子她还是在打,但是大家是一个宿舍的,我们真的不好说什么过分的话,就这样终于在将近一点的时候挂了电话。
对于这样的人,她们做事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都不会想一下,如果换做别人在半夜打电话影响她的休息,她会不会高兴。难道这样的情况,预想别人的感受很难吗?如果大家都没有睡觉,你可以打电话,但是大家都已经关灯睡觉了,就不应该再打了。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她们无法预想别人的感受,而是太过于自私忽略别人的感受。
可以用语言方向,试探一下,这样就会判断出说出的话会有着怎样的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所想告知的东西,会有好有坏,为了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消息而进行交流铺垫,这些铺垫让我们可以更加平和的接受被告知的事情。我记得自己之前面试失败的时候,那个岗位是留校辅导员,面试成绩第二,我确实应该沾沾自喜,但是中途却发生了一些意外,影响到了这次上岗的机会。
从我得知有这个岗位招聘的时候,是老师们推荐的,去面试的时候也是有熟悉的老师,面试完之后也是老师告诉我的成绩。所有的过程他们都心知肚明。但是在第二次复试的时候,却有了转变。因此,被认为应聘该岗位的我,不稳定,无法胜任。当时的我确实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但其实这并不影响到我的上岗。
这个消息,没有人直接告诉我,大家都默默的拖延这件事。其实我早就看到了那些同学的上岗的朋友圈了,假装自己不知道。老师打来电话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我,她问我备考怎么样啊,选的专业啊,选的学校什么的,后来一顿就说起的这件事,仿佛这件事仅仅是这通电话的轻描带过,及其轻松。
所以不知道所要说的话,对听者是怎样的感受,就可以用别的话题进行铺垫,等到气氛缓和,慢慢的把整体引出就可以啦。这样可能比较激烈的反应,也会相对来说变平和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