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学抽烟我不抽,同学喝酒我不喝,同学打牌我不玩,就连我们班和别的班因为打篮球发生肢体冲突,我都是一个人跑了。一起网吧包夜,我不去。多少个夜晚,我都是一个人睡一个宿舍,面对五张空空的床。在我的室友眼中,我就是超自律的,事实上,我也是为数不多的,每周五就回家的学生。我上学的时候,是个妈宝男,我每周回家,是因为我要把一周脱下来的换洗衣服带回家洗,顺便在家里好吃好喝买东西还不用自己掏钱。所以,这和自律根本没什么关系,就是因为我的各种各样的原因。
耐得住寂寞吧,对成功有强烈的渴望。我觉得自己应该算得上这样的人,我爸就很自律,我有遗传吧。但其实我也太不懂我的内心是什么。我大一,每周六去图书馆复习预习功课,而舍友在床上;每周四次运动,每次跑几公里,而舍友在床上。上课不带手机,闲时不追韩剧、不逛淘宝,大多用来看书。晚上十一点前睡觉。这些对于刚从高中压迫的魔掌逃脱出来不久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不可思议。我不太喜欢吵闹的社交环境,喜欢独自做事,希望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和时间。所以说我耐得住寂寞。我希望我的素养、内涵、气质能够与众不同,我知道我要什么样的人生,所以现在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我有梦想,我渴望成功,所以我必须自律。
感觉极度自律的人,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信仰。或者说是掌控自己世界的逻辑和执念吧。这种逻辑和执念,让自律的人内心会对自己有要求,原则性比较强。我有一个朋友,每天坚持会写一篇文章。当某天特别忙没有空写文章的时候,这位朋友便会觉得很不自在。因此他宁愿牺牲休息时间,也要完成一篇文章。极度自律的人,信奉“自律给我自由”,并且可能已经品尝到这种逻辑带来的回馈与安全感。因此,一旦日常没有达到自我的要求,便会有焦虑感和不安感。所以,极度自律的人往往会有种偏执,去完成自我逻辑下的所有事项。
就好比今天,是个周日。我比平时晚了半小时起床,这是我允许的,七点起床洗漱,八点吃完饭开始打扫卫生,九点开始——我自由了!我去了想去的展览,我吃到了觊觎很久的馆子。我读了平时上班没法静心读的书,还做了笔记,很有收获。如果不自律,估计我早晨一睁眼就是十点了,在一种反正上午也废了的心态中我会墨迹到十一点起床。坚信,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
无所事事的空虚,本来就会让人内心产生抵触;而看得到结果的自律,更容易让人形成习惯。尤其是,如果一个人经历过长久的懒散、放纵且一事无成,也尝试过自律、坚持并有所收获,那么,他的自律会更加有自我意识、同时也不太需要过分“强迫”自己,毕竟反馈会说话。
自律使人自由,但坚持真的很不容易。人性本来就是好逸恶劳,喜欢即时的快乐的。延迟的满足感本来就是要求自我控制的。但是自律会给你一种强大的自我掌控感,让你切实感受到自身的强悍,这种自我认同的心理体验过程,也许是每一次坚持以及坚守时最好的心理奖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