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吧,有些人打字比较慢,自然也就比较喜欢语音,还有些人比较懒,觉得打字太麻烦,发语音就节省时间一点,反正就用口说就好了,还有一些话是打字说不出来的,有的时候发语音更能体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不容易让人误会。所以我觉得爱发语音的人并不是情商低。
我有的时候也特别爱发语音,我打字比较快,别人打一句话我可以回别人三四句了,我还是喜欢发语音,因为有的时候自己很懒,打字真的很麻烦,而且还怕那个输入法会输错字,到时候就很尴尬了,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问他“啥子”但是没有听懂她在说什么,结果想要打这两个字。
最后输入法出现的是“傻子”,我朋友还以为我在骂她,其实真的是输入法的错误,还好都是玩的好的朋友,如果要是跟我爸妈这样聊天,或者跟其他的亲戚,这样的字眼打错了,就很尴尬,就算解释清楚了,别人心里也会觉得你没有礼貌。
发语音也非常的方便,不但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而且别人一听就能明白,不像打字,总是有很多的错误,打字都没办法体现表情,很容易让人误会你所打的这个字,心里的想法是什么。
比如说我如果说话用开玩笑的语气说“你是不是傻”,他们就能领会自己是在开玩笑,如果你打字发过去,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别人就会觉得你在骂人,所以有的时候很多的误会,就是因为打字和语音的差别。
不然为什么说两个人发生矛盾,当面交谈会比在网上打字,或者写一张纸条儿要好的多呢,所以说话是有感情色彩,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态度,只有看到你的态度,才知道你所说的这句话是玩笑话,还是当真的。
而且有一些人打字很慢,像我爸爸妈妈那一辈的人,他们就不太适合打字,他们对于智能手机这种东西接触的时间虽然长,可是在面对这种社交软件打字时,就和我们没有办法比,有的时候我发一条消息给他们,我以为他们有事去了没有回,结果过了一会儿回了一大串字,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发语音才更适合。
打字要浪费太多的时间,而且他们只能通过手写,他们不知道怎么拼拼音,所以有的时候和别人聊天发语音,并不是情商低,而且个人觉得聊天发语音好像跟情商没有什么关联。只是发语音比打字要快捷方便一些,也更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像平常见面聊天似的。
微信爱发语音的人真的情商比较低吗
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并且对提这个问题的想法持怀疑态度!语音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多少便捷之处啊,打一长串的字多累呀,一个只要轻轻按住动动嘴皮子就把内容发送过去了,我平时就爱发微信语音,并且我不承认我情商低。当然如果是那种不分时间地点发语音的,比如在接收你信息的人不方便听语音只能看文字的时候你却给人家发去了语音,在很安静的氛围下唯独你巴拉巴拉按着中键发着语音的,在上班或者上课的情形下发语音等等类似于这种情况的当然是属于情商低的行为。但是如果单单是把微信爱发语音这种行为而直接说成情商低那就太绝对了,太不讲道理了。
像我的妈妈,文化水平不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字忘了怎么写怎么拼,但是说还是会说,念还是会念,所以不管是和她朋友聊天还是和我聊天,她十条聊天内容里面八条是语音,这只是一种现实的且非常实际又方便的选择,既然有这么一项功能,能弥补自己的缺陷,那么何乐而不为呢,这难道能说她情商低吗,我想不能把。
我一个姐姐的妈妈,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书,不识字,在这种情况下语音这功能简直对她来说是福音好嘛。而面对情况类似于她的这种人,你给她发消息。发了一大堆,迟迟不见人回复,你弄得她很尴尬,自己也很难做人了。不知道的情况下还好,在明知道对方是这样的状况你却还做着不尽人情甚至过分的行为,你可能就会失去朋友,或是被其他人数落了。
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年龄层的普遍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不在乎字打得是否正确,只在乎发东西的速度,而且输入法也总是莫名给你连续组成不必要的词语啊或是其他,我们其实习惯了,也能看的懂,所以不以为然。但是和家人之间就不是这样了,尤其是我妈。我每次和他发消息,只要发的东西多了速度快了,输入法总是出现bug,但我平时习惯了,谐音错别字什么的都发过去了,只要意思到位就好了,没必要太较真,而偏偏我妈就是个较真的人,每次她都会指出来说你这个字又打错了,十个字里有五个错别字啊什么的,被她毛病挑久了就会变得烦,又不想和她吵啊理论的,还是发语音吧,这样大家都开心。
所以说,只要在合适恰当的时候微信发语音根本不会是情商低的表现。
我不觉得爱发语音的人就情商比较低,因为有时候很多人只是为了方便就直接发语音了,有人反驳说听一段语音比看一段文字的时间要长,但你也要考虑一下发送者打一段文字也要花时间呢!
我妈妈就是一个从来只发语音的人,因为她是五十年代的人,你让她打字那不是在折腾她,她现在都是带着老花眼镜来看我们有时候发给她的文字微信,打字她不会,你让她写的话有时候又无法识别,总而言之,就是会给她造成很大的麻烦。
微信兴起时,我教妈妈玩微信,她是拒绝的,她说这种高科技的新潮玩意只适合你们年轻人,我们这种老人家就不瞎折腾了。但后来告诉她只需要发语音就好了,对着手机说一段,她才勉强接受。后来她身边的阿姨、叔叔之类的也都玩起了微信,工友群、同学群、三五知己群等等,他们都是通过语音来聊天。
总不能一概而论他们都是情商低的人吧!毕竟那里面大多数都是奋斗了一辈子的大老板、老板娘,他们智商、情商都不低,但他们是觉得既然微信有语音这个人性化的功能,他们不利用起来才叫不合理吧!
我觉得如果那些说不方便听取语音的人,你可以不马上听取,你可以等到你闲下来再听取。如果你觉得不想让旁边的人也听到,那你可以戴耳机,手机不都是配有耳机的。我有时候在公司要听取我妈妈的语音,我从来都是用耳机听的,毕竟有些事情你就是不想同事听到,有些家常理短,你就自己拿耳机听。
打电话有人说也可以取代语音,打电话需要成本,但如果家里都有WIFI那么对于老人家来说就是一个低成本的消费,他们肯定不愿意打电话。有时候我在开会、谈业务我也不方便接听妈妈的电话,但语音她留言了,我有空就可以听到。
我觉得这样一来,其实语音存在很大的人性化:方便老人家之间的沟通;相当于一些电话留言信箱,发送过去不需要对方同时在线接收;而且对于一些人来说,一个人的声音会更加会比文字更加令人觉得亲切,文字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一串冰冷的符号一样;语音对于一些不认识字的老人家,也是一个极大的方便。
经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发语音跟情商的高低,在我看来根本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我觉得喜欢发语音也分好几种不同的情况,我微信里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就分成两大类。
第一种,是爸爸妈妈这一辈的人,他们有的是小学上过之后就把拼音忘得差不多了,打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记得以前我爸还没用微信的时候,QQ和我聊天就是基本都发的是带字的图片,像是吃饭了没,在干什么,睡觉了等等日常聊天用语。
就算是打字,也是饭加一个问号,特别简洁,代表饭有没有吃过。雨加一个问号则是问我家里下雨了没有,我觉得这样聊天的模式也就我看的懂。后来微信有了语音的功能,我爸就还是发一串串的语音跟我进行聊天。
我觉得对于我爸这一辈人来说,微信发语音也不能说就是情商比较低。只是年龄在那里,跟年轻人打字的反应速度不是一回事。
第二种,大概就是觉得自己讲话的声音特别好听,说什么都要跟你发语音听听,这类人我觉得就绝对可以被算是低情商了。
尤其是让你帮忙买些什么东西的时候,你语音说说是方便了,听你语音的人别提有多难受还要帮你再去列一张清单出来,简直就是作妖。还有一种就是明知道你所在的环境是很不方便听语音消息的,但是还是几十秒的语音一条条的发过来。
人阅读文字接收到的消息时是最为直接有效的,而像是语音消息,就往往得花上同阅读时间相比两三倍的时间长度,发语音的人是感觉到特别便利,但是接收那个真的会很烦躁。
并不是哦,微信发语音的原因有很多种,情商低只是指其中的一小部分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情商低。
就好比我妈,她打字不会用拼音,只会用五笔和手写,但是这样打字又特别慢。所以每次她发消息过来都是语音直接发过来,难道我妈的情商低吗?怎么可能呢,是吧。很多她那个年纪的人,甚至都没有上过学,所以他们就只会用语音了,并不是他们情商低,只是真的条件限制。
而且微信早就有一个语音转文字的功能了,不管对方是不是发语音,你不方便听的话直接转文字就好了,关人家的情商什么事情呢?
还有,相对于打字来说,语音一般都是给比较亲密的人发的,比如自己的好朋友等等。而给同事与领导大都是发文字,显得会比较官方与正经一些。难道对于朋友爱发语音也是情商不高的表现吗?不是吧。
我们在做地铁,做公交,走路的时候要是收到微信消息的话,我们也喜欢用语音啊,因为打字不方便,尤其人多的时候没有位置坐,大都是占着的,一直手拉着公交车上的环,一只手拿手机,哪里能打的了字呢?
尤其是走过路上,你的眼睛得看路啊,打字的话眼睛必须盯着手机屏幕,对走路的人来说很危险的。
所以,有时候爱发语音并不是我们情商低,而且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只能发语音,要不然不回复微信不是情商更低吗?
综上所述,微信爱发语音的人真不是情商比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