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身边任何人都是很友善,很随和的态度,但却经常独来独往,很少与伴同行。首先说明并不是我的态度的原因,也不是对方的问题,有时能遇上一个跟自己聊得来,有共同话题,且家庭背景都差不多的同伴的话,自然而然会走得近一点,但如果是遇到一个任何一方面有距离的同伴的话,我都会自动的去疏远,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我自我感觉两个人相处长不了,总会有不同的分歧存在从而产生一定的矛盾,所以,表面上仍然会待人友善亲切,实则内心保持距离。这也是我不能有很多知心同伴伴随左右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即使遇到了知心的朋友,两人在一起时可能如影随形,但一旦彼此分隔两地,我就又会把两人的关系拉远了,因为我不懂的主动去维护这样的关系,不去主动的联络与朋友间的感情,所以就造成的这样的后果。最后觉得人应该广结朋友,拓宽朋友圈,总是独来独往的人是真的很孤独。
我也算是这类人,说说我内心的想法。待人友善,是出于一种礼貌,一种尊重。我从小就被教育要与人为善,相互体谅,尽管有时候会有些小摩擦,但是我还是尽量的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其实,更多的是想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忍一忍笑一笑就过去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争吵。除了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事情,否则我是不会据理力争去辩论,或者是跟别人深入探讨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说多了,说到人家不喜欢的地方,说不定人家会往心里去,带来这种矛盾就没必要了。但是对于家人好朋友,我不会刻意做到友善,关键还是能给出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对于关系好的朋友,提出帮忙我能做到都尽量做。同时,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独处的人,不喜欢整天一帮人闹哄哄的在一起,聚会也很少去。我朋友不多,但是有几个好朋友,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也很爽快。我觉得这样就挺好。
我是一个表面很有善而内向的老实人,而且我喜欢独来独往。小的时候我很内向,害羞,胆小,学前班到三年级每当我尿急的时候我都不敢上厕所有时候忍不住会尿裤子,其实我的内心是很狂妄的,但每当尿急的时候我依然战胜不了内心的恐惧,每当我想开声说话的时候我又被我的内心战胜了,小学六年我几乎没有开声说过一句话,我怕我被人说、被人笑、一次又一次地被内心战胜了我自己。我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融入人群中,因为当大家混在一起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说话又显得我不合群,说话又不敢大声说话,放下手机不知所措,手应该放在哪里,脚应该放在哪里,看哪里,一切一切的困扰使我不得安心,于是我喜欢了独来独往,独来独往可以看得更清楚自己,独来独往很轻松,完全不用管理人际关系。
一个人待人接物总是很和气,有礼貌,说明这个人的个人修养比较好。其实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至于总是独来独往,我觉得不奇怪,而且也没啥不好的。人与人之间相处还是应该保持一定距离为好。正是因为有了距离,所以大家相处起来不会放肆,不会开过份的玩笑,会相会尊重对方。如果人与人之间走的太近,要是一直相处的友好的话还行,万一有一天闹翻了,就有可能成仇人了。所以还是保持一定距离比较好。不是说距离产生美吗。常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因为平平淡淡,所以大家相处的不累,没有压力。反而更舒服,也更轻松加愉快。
我觉得我也算这类人吧,我不喜欢给人添麻烦,也不会主动帮人家,如果有需要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可能会帮,但是肯定不会扯到金钱问题上,对人友善我觉得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吧,出于良好的教养,我不喜欢对人太热情也不喜欢人家对我太热情,我喜欢一个人做任何事,不太喜欢共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合的来。
其实这样的人有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但对于真正朋友的要求比较高,这类人较感性,相处中的细节也会比较在意,能相处非常愉快的朋友并不多,又比较执拗,不愿勉强自己去迁就别人,所以总是独来独往,这只是他没把一些人看作真正的朋友,但对于路人,同事比较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