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是从小学习到的一种生存手段,大多数讨好型人格的人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注。小时候我们依赖抚养者的照顾才能生活下去,抚养者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她高兴,我们就会开心,她冷淡,可能我们的温饱都得不到保证。小时候我们体会到的冷漠与忽视对我们而言是一种生与死的挑战,我们太害怕这种感受了,所以要表现得乖,表现得讨喜,这样就可以多获得一些爱与关注,我们就会多一些安全感。于是讨好成为了保证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手段,尽管我们已经成年,然而内心的小孩还是那么脆弱、缺爱、渴望被关注。
讨好型人格的人总是会过分在意他人的感受,担心别人不开心,总是要不自觉的取悦他人,甚至是牺牲自己的感受来让别人觉得舒服,不会拒绝更不会提要求。然而讨好型人格的人并不是“以他人高兴为己任”的,讨好会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就如信中所说的那样,她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笑容开心一整天,也会为别人的冷淡毁掉自己的大好心情。她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好卑微。
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是一个极度内耗的过程,这几年的咨询中,很多来访者都纠结于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每天都在讨好,每天都在后悔讨好,每天都在思索怎样才能不讨好,穷思竭虑。我们体会这些感受、思考这些问题所消耗的心理资源远远大于讨好本身,讨好型人格作为一个新鲜而又略带专业色彩,又不失受众的名词,就这样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吃瓜群众。
讨好是潜意识为你做出的最经济的选择。就像电流会自动选择阻值较小的支路一样,潜意识会帮助我们选择最有利且最节能的行为方式。我们之所以一直不喜欢自己的讨好,却一直不自觉地讨好,一定是因为讨好给我们带来了好处。毕竟讨好对方就能够确定对方不会离开你,你也不必经历分离带来的失望与焦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往往更重视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的人群。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虽然无害,但普遍被认为可利用价值不大。应该试着调整一下个人的心态,不要担心不同的观点,更无需看谁的脸色。你才是自己的主人。相信你有了大无畏的精神,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存在感。
后天的老好人型,谁说什么都随声附和,没有个人观点,表面上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实际上是最不被重视的人群,之所以有讨好型人格的存在,主要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过高评估了别人,过低估计了自己,害怕发声害怕出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