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PhD,我老婆是在国外拿的经济学PhD,经常在一起喝酒的哥们基本都是经济学PhD。一位关系很好的同事,她是硕士,曾经问我:你读博士后悔吗?我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因为在我们单位里,博士和硕士干的活一样,拿的钱一样,升职机会一样。工作久了,我都忘记自己是经济学PhD。身边的哥们情况也都差不多。我的同学里面,赚钱最多的是硕士,博士赚的是最少的。只有在面对权威时,在面对一种观点时,我读PhD时得到训练的思维能力才会发挥作用,它会告诉我:这个权威没什么本事,那个观点是Bullshit。读完博士以后,我不再崇拜权威,在一些问题上我就是权威。
我去读书的时候,是确确实实希望能够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从而读书明理,给经济政策找到正确的方向。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发现大多数研究真的是胡扯。只是为了发Paper,浪费生命来发没有意义的Paper,经济学,包括金融学,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产业实践了。每年造那么多Corporate Finance,Asset Pricing 论文。除了极少数几篇,对真实世界贡献基本为零。相反,庞大的衍生品市场,能够理解的经济学家寥寥无几。全美每年1000个经济学博士,能说明白索罗斯是用攻击英镑的基本方法的,或者能说明白任意一个行业产业链的,个人认为恐怕不超过50个。能够不拘泥于成见,针对具体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的就更少了。所以很多经济金融政策荒腔走板、离题万里也就不奇怪了。
经济学家是最不靠谱的一群人!什么吴敬琏呀,厉以宁呀!
在这一行,你也不用在自己身上贴那么多的标签,你不用每天西装革屡,应付着那些挑剔的客户,也不用用一些外在的财富、地位束缚住自己,你不会被这些外在的东西所定义。读phd,甚至以后工作,至少你可以做你自己喜欢做的研究,你可以做任何你想要做的东西。你不用去完成老板交给你的你完全不感兴趣的研究任务,你也不用天天盯着股票背着公司盈利的压力。在这一行,只要你能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可以被认可。
统计过去的数据,展望未来的希望,
一直觉得econ PhD的training和别的学科不大一样。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对其他学科理解有限,或者是我们学校确实比较奇葩。很多学科,比如lab science, 你跟着导师做实验,实验的内容和结果可能就是你论文的一部分。导师会告诉你一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