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现在读大学,一个宿舍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家庭收入难免会有差异,消费观自然不一样。勤俭节约的同学是应该得到称赞,可我们也没必要一味的苛责那些花销高的同学。一个人花钱是不是浪费,应该看他的钱花在了哪里。
如果他的钱都用来没有节制充值游戏,用来天天顿顿在饭店大吃大喝大鱼大肉,用来每天买很多衣服很多化妆品买完又不穿不用,那么我们当然应该责备他。但是,如果他只是偶尔的在游戏里买买东西,是不是也无伤大雅?如果他只是偶尔的去餐厅改善伙食,是不是也有情可原?如果他只是换季的的时候买两件衣服,是不是也合情合理?
当然,有些人会说,我买一件衣服50块钱就够了,她买一件衣服好几千,是不是太过分了?可是朋友,你为家里省钱值得表扬,可人家父母乐意给她那么多钱,人家也不偷不抢,为什么要说她呢?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生活品质,家庭稍微贫困的同学也可以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改善家境。我们当然要指责那些隔三差五买几件上千的衣服、上千的鞋又全都堆在衣柜里不穿不用的人,败家子无疑。可如果人家也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买了东西,只是买的东西稍微贵了一点,只能说家境不同消费能力不同,你没有资格指责人家,毕竟人家花的不是你的钱。
其实,很多矛盾并不在于你的消费能力在哪里,又或者你的消费观是什么,而是在于你是不是一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个人消费的时候你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按照自家的能力去消费,但是集体活动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大家。木桶原理并不仅仅只用于学习,短板你也可以想象成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你不顾人家非要人家陪着你高消费,那连我也要骂你了。集体消费的时候,只有考虑到了每个人的情况,让每个人都能舒心,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成功的活动。
比如看电影,一个电影的质量是恒定的,大影院和小影院的价格差异往往在于自身的装潢与服务。同样都是看电影,大影院的票价基本在120元左右,而小影院只需要二三十元。当消费能力存在差异时时我们可以选择小影院,你的观影体验并不会降低多少,但却能让这个集体活动减少了很多矛盾。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KTV或者餐馆。而在超市、商场购物,每个人都是各花各的,不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随意一点。只是重要的是,不要去评价别人的东西,你觉得贵了或者便宜了,或者你觉得质量好与不好,跟你没有关系,那是别人的事情,做朋友也要有做朋友的界限在购物时,你要做的是不要让你的朋友吃亏上当。
总而言之,与朋友相处时候,我们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棱角,我们会少了很多的不愉快。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很宝贵,需要我们悉心维护。
我认为这种事尴尬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两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条件不会很相近,肯定会有所差别,在不同的环境中和不同额的生活费的条件下,两个人的消费观很容易产生不合。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没必要非要采取什么措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基于自身的家庭条件和自身财力,去支配自己的支出,去消费。坚持自己的风格,不盲目跟随别人。
盲目消费,从众消费才是最错误的选择。
消费观这个问题,我认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有些人追求名牌,追求时髦或者款式,有些人追求质量,衣服材料的舒适度。就比如我来说,我就喜欢物美价廉的,性价比高一些的,衣服料子最舒适才是最重要的。
谁说好朋友的消费观就必须一样呢?应该调整心态,不要觉得尴尬。 如果闺密喜欢高档的化妆品或者衣服包包,你们也可以一起逛街啊,你可以帮她做些参谋,同时你也可以了解一些高档化妆品的知识,这对你以后工作了,可以自己赚钱消费了,或者过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真的需要深层保养和大牌化妆品来保养了,也可以做好铺垫,打好基础啊,首先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攀比,要有自己的原则和自信。
如果你的闺密是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和谨慎的,这就更不用尴尬了,相反,你更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她的感受,她喜欢一些便宜的,料子舒服的,你也不要有其他贬低的想法,相信既然是好朋友的话,是可以做到尊重的,大大方方地陪着她一起挑一起选,会让她更加自然,你们两个也会相处的更友好
其实消费观不同最棘手的是一般你们出去玩,比如你喜欢去高档点的餐厅,而她喜欢吃一些小店的麻辣烫或者鸡公煲啊,这样的话,其实两个人商量一下,彼此体谅会更好。如果你是家境比较好,消费观念比较超前的那一方,当然偶尔出去玩的时候,你也可以多承担一部分费用,不要AA制了,可以照顾一下她的感受,偶尔请她一顿,或者你们一三比承担费用,你考虑到好朋友的感受,相信她也不会完全依赖你,每次出去都让你承担费用,其实还是需要两个人的共同体谅。
还能怎么办,要么劝劝,要么心大点别放心上,笑笑就忘了吧!人家说三观不合,都难成夫妻,我觉得这话同样适用朋友之间,至少很难成为好朋友,如果你这位朋友足够好,除了消费观这点两个人都很合拍,建议以后不要在一起买东西,避开关于消费观的讨论。
我跟我的一个好朋友就是这样,她买东西一向都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看牌子比看衣服质量更重要,有时候可能钱不够,哪怕刷信用卡分期都要买品牌衣服。我跟她相比,那简直就是没有一点生活追求的人,我买东西只看东西品质,哪怕他不是大牌,只是地摊货,只要东西好,我都可以,我也不会过度消费,买不起的东西不会去勉强,提前消费啥的,我都不知道怎么理解,总之在我朋友眼中,我就是对自己太吝啬,太节省。
有一次跟她去商场买衣服,我看到一家店里一件外套挺好看的,就准备让店员拿来试试,还没开口,我朋友就拿起衣服看了吊牌,一脸嫌弃说:“这衣服牌子听都没听过,该卖的不便宜,一看就是骗子!”我朋友一向心直口快,嗓门也不小,旁边的店员听了顿时就不高兴了,问我们是不是故意挑事,我一脸尴尬,只能一边赔不是一边拉我朋友离开,边走她还在跟店里其他人说,这衣服不好,之类的。我吓得只能慌忙拉她离开,我后来也劝过她,不过效果甚微,我也就放弃了,除了消费观以外,我跟她也没什么不合的,所以后来我也没有再跟她一起去买东西,就怕伤了感情,也失去个好朋友。
我身就有这样的两个朋友。
一个朋友出身普通家庭,花钱精打细算,但也还不至于吃饭拮据:一个朋友家里比较富裕,喜欢什么买什么,钱从来不是他的心头事。就这样的两个人,在吃饭问题上经常出现很尬尴的事。
平常我们五六个兄弟一起出去吃饭,两个人倒也没什么异常。只是他们两个出去吃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家境平平的那个总喜欢点一些实惠的东西,并且一定都吃完,很少剩东西。但是家境较富裕的那个,总是喜欢什么点什么,从不看价。出去吃饭都是AA制,长此以来,前者受不了了。有时候会跟我抱怨说我那一个朋友花钱大手大脚,不愿和他出去吃饭,自己消受不起。我就和他说他再叫你出去,不去就行了。可是他抱怨说:“我说不去,他就说要请我,可是你知道,我不能总让他请把。所以每次吃完饭我都会把钱给他,还是AA制,这样一来,哎。”一个毫不在意金钱,另一个却倍感为难。消费观念不同的两个人在一起真的很痛苦。
除了吃饭,在购物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前者很少花钱去买一些不使实用的东西,只要是购物,买的一定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后者就没这么多的限制了。每次我们一起去超市,他总会买很多的零食啊,饮料啊,很多很多。我总会怀疑:他到底多大,是大学生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