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以前家人把我这种不喜在生人面前说话的特质归结为不懂事、不成熟。我也一度十分憎恨“成熟”这两个字眼。在曾经的我眼里,成熟离我遥遥无期,因为我不懂所谓的为人处世,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可在我迈入社会的几年中,我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成熟。虽然我还是做不到舌灿莲花,但至少我懂得承担责任,明白人生而不同,凡事不必强求的道理。在外人的眼里,我就是一个贴着[成熟]标签的人。越来越重视时间成本,不会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社交、不必要的谈话上。通常你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几句话就能感受得到,话不投机半句多。 更加了解自己,不为过去的自己作过多辩解,也愈发接受自己的普通。对于自身未知领域的事物和知识,不会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抢着出不必要的风头。
年级主任又开始传达校长的精神,全场的老师像打了鸡血一样恭维主任,拍着胸脯说跟着领导走前途无量。我沉默了,年级主任白了我一眼,散会的时候对我说:“小渔老师,要支持学校工作!”,接着一个星期的加班,我笑了笑埋头写我的材料,准备我第二天的课。一年后,我成了大学老师,每周只有十几节课,是原来工作量的一半。不用再熬夜写材料,守自习或者帮领导按电梯门。我打开朋友圈,看到当年邀约我辞职的小伙伴还在苦苦煎熬着,有的在朋友圈怨气冲天,诅咒学校早早倒闭。有人在呻吟自己多么辛苦,朋友圈配上半夜赶材料的照片,祈祷领导能够看到。我不是个内向的人,我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我不想恶心自己去迎合别人。真正的强大是沉默的,假如你还想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在这个希望和失望已经浑然一体的时代里,沉默是对生活最好的轻蔑。
不刻意迎合讨好他人,也不蒙受不白之冤。成熟不意味着懦弱,当他人欺负到头上时,首先清楚是否触及自身底线,再判断应以怎样的方式予以反击。不轻易向他人展现出软弱的一面,大多数人只是想听个故事,根本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不代表真正的关心。量力而行,不过分高估自己,也不妄自菲薄。但是这并不代表不尽力,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虽复杂,但还是需要保持平常心,生活总得向前。
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坏情绪是很容易感染到他人的,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负能量过多的人做朋友。同样,过多地外露情绪只会被认定为幼稚。明白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拖延症不可取;懂得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时代是不断更替的,落后于时代的人最终将不容于时代,尤指现今互联网时代。
凡事分清轻重缓急,遇到事情不抱怨、不指责,不推卸责任,而是第一时间处理问题。之后再讨论预防措施。不要执着于改变或是指点他人,有些道理就算说了,他们听了,也不一定会懂。只有亲身经历过,摔倒了,才会懂得改变。成长必须经历挫折。
自己要走的路自己能做决定,旁人说再多,也是站在他们自身的立场上,并不是十足理解你。就连家人,有时也不是最了解你的人。做决定时会更加重视家人的感受,除了家人和爱人,没有谁会无来由的对你好。如果有那样的人,请慎重处理好你们互相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