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过程很痛苦,大家都知道。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跟行为产生了冲突:有时候我们思想知道现在需要去做XX事情了,但肉体还刷着朋友圈,看着漫画。内心一直在说这样不好,却怎么也挪不动步。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近段时间我会在这种徘徊的时间问自己:哪种到底会让你发自内心的快乐?哪种是你肉体贪恋的感觉?然后迅速做出决定,选择更加长远的一项。通常这种选择能够让我摆脱掉拖延的习惯,变得发自内心的开心起来。 自律是你通往理性生活的一个手段,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毕竟我们理想的状态分为很多种,可能是“成为自律的人”(那着就好办了…);也可能是“变得很有钱”(这个比较不可控了,自律只能带来知识或是能力的积累,但带来不了运气)。 所以,我们真正该选择的生活方式,并不是“自律”的人生;而是真正能让你得到“长久快乐”的人生。
高度自律本质上就是与欲望做斗争,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要对不快乐的事情乐此不疲呢?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并不是你的理想状态,而自律能够让你向理想的状态迈进,并且是非常显性化的。所以,即使短期内会存在不快乐,我也一直提醒自己需要去形成自律的习惯,毕竟我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人生这件事。 但在形成自律的这条路上,一般走的也是异常坎坷。每个人对自己欲望的克制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些写在基因里面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轻易改变的,好像姚明比郭敬明在篮球上的天赋,就是高出了1000倍,这是四娘怎么努力也赶不上的。所以,自律也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并且能够达到目的就行。 我有过很多本记事本,每次坚持写到一个月左右的时候,频次就变慢了。有时候会遗漏每天的规划与记录,可能是没有时间,可能是忘记了,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这段期间会变得非常的痛苦,因为自己本身是追求完美的人,明明制定了计划却没有完成,只会负面情绪爆表,内心纠结着:怎么点事情做不好?为什么坚持不了?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能变成自律优秀的人了?时间一长,除了影响情绪之外,还会产生:反正也做不好了,为什么要劳神费力呢?这样的负面心理,导致了最终放弃。 过一阵子恢复过来之后,就又买了一本新的记事本,美其名一切重新开始… 感觉已经给记事本淘宝店的老板贡献了不少软妹币了 - - 后来我发现,自律需要首先熟悉自己:自己为什么需要自律,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的工作效率是什么样的,每天的目标是否能够完成?当多件事情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否有优先级的根本原则?自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我们如何化解?等这些都整理清楚了,再尝试自律会更轻松,也更容易成功。
😄自律肯定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