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地说,忙比闲好,但是忙也有忙的讲究,不能瞎忙。
第一,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点事忙才好,特别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忙一点苦一点对成长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很流行一个观点,今天得到的果,都是过去种下的因,换句话说就是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取决于你过去的努力程度,过去越努力,现在越顺畅,过去越安逸,现在越不顺。
有些人老是吐槽现在生活艰难,抱怨社会不公,其实生活的最大原因一直都在自己,不反省一下自身的原因,很难找到新的出路。为什么人到中年还一事无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在少年时贪图安逸,努力不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受点累,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因为那些经历能让你加速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只不过在忙的同时,要带着思想带着指向去忙,知道什么事情才是自己真正该忙的,并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精力向那个方向倾斜。我们推崇忙,但是不能推崇瞎忙,有不少人会有一种感觉,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可是到了年底一总结,却发现没干什么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无效的努力”,也就是瞎忙。
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意思是说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全身心投入一万小时的时间,就能变成该领域的行家里手。不过人会在不自觉中被各种事情分散注意力,比如每天看似8小时的上班时间,全神贯注在工作上的时间,肯定没有8小时,能达到一半就算不错了,有的人甚至只有短短一两个小时。但是分心不代表不忙,可能他们也很忙,只不过忙在其他事情上去了,所以工作多年,经验积累依然一般般,也就很难出成绩了。
因此,我们在忙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去,而不是整天忙于应付各种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甚至无心工作,专门干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个人事务,那再忙也是瞎忙。
当然是充实的好。我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先分享下我的故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进入了一家创业型OTA,也就是在线旅游网站的公司做文案编辑,虽然说是文案编辑,但是那时候团队刚刚组建,人手极度匮乏,那个时候,一个人真的当做几个人用。我除了要写文案上传文案以外,还要辅助P图切图、录入价格数据、其他运营工作等等。那个时候很充实,充实到缺了你就不行。比如你第二天要请假,那么你今天就必须把明天的工作给做完才可以,因为没有人能接手你的工作。
那段时间很累很辛苦,可是能很快的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岗位职责,同时,也很大程度的学习到了其他岗位的工作技能。
半年后,融资壮大,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部门的管理者,因为不管是从资历还是职业技能上,都是当仁不让的。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学多点没有坏处,而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优胜劣汰就会表现的比较明显。
所以我一直觉得,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还是充实一点、忙碌一点的好,首先,你能很快的进入角色,知道职场的情况,了解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
其次,其实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什么工作都接触一点,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喜欢做的或者擅长做的,有那么一些事情你做起来特别得心应手,特别游刃有余。
最后,就像我说的,技多不压身,任务繁重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那个困难克服的时候,也就是你得到成长的时候。公司其实不是一个给你学习的地方,但是在工作中你却能学到很多。
当然啦,忙也要有个限度,连续的加班熬夜身体也会吃不消,对自己的情况有所了解,尽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也是在为以后职场的大道打下基础。
具体哪个选择更好,其实要看这个年轻人的价值观,他更想过怎样的生活?他是否能选择过这样的生活。
小林才刚毕业2年,已经是一大型国企的培训主管,而且业余时间还接一些私活培训,写写文章做自媒体,在深圳工作,月薪税后都有3万多。
她的同龄朋友都非常羡慕她的生活,觉得她工作能力很厉害,每天也过得很充实,将来一定非常有前途。基本上毕业2年能达到这个月薪的同龄人都很少。
但是小林自己却非常明白这种工作状态并不是她期望的,但确是她必经之路,她没的选择。
小林是从小县城家境贫困中读书出来的,父母给予不了她太多的物质支持,她一起只能靠着自己改变这个阶层的差距。所以她毕业后总是拼能力拼努力,把自己的收入提高,因为她想在大城市生活,单身的她也只有为自己增添多点能力来增加安全感。
小宇是小林的舍友,她就出生在深圳,毕业后就在深圳做老师,工作上压力并不是很大,而且经常有假期,工作挺轻松的,她很早也结婚生子了,上班之余有充裕的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
所以两人的生活状态,一个每天工作具体且很忙,一个工作清闲,其实并没有哪个比哪个好的说法。
这应该都是两人最好的一个生活状态,因为她们都在往自己向往的生活样子靠拢。
有时候选择题并不是一定要选个答案,而是先看你有没选择再考虑选哪个。
当然是忙点好,为什么好。你可以参考一下你在大学时候的状态。得出的结论也许就会让你明白很多问题了。学校的时候,如果你不去参加很多的社团,不去好好到图书馆看书,不去好好的各种玩,各种恋爱等等的话,你觉得你的大学会有什么意义?那么多从一毕业就开始失业的学生,大都坐实了这一点。因为大学什么都没有去做,因此长期处于一种非常颓废的状态,以至于大学毕业之后就会陷入到一种迷茫的境地。这种境地当然很不好。
人在工作了以后,延续的生活框架其实是和你在学校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的。学校时候的老师就如同你工作时候的老板。他们布置的任务也许会因为实际有所偏差,无非就是你的老板严厉一点,而你的老师则是不会在意你是否真的完成了的。当然大多数及其负责任的老师除外。实际上工作之后,依旧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学习,自由度更加的高了。
而在刚开始接触工作的时候,大家总是会有很多的激情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请,因为人的进步或者是提高总是会伴随着很多的激情的推动才会产生的。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工作了好几年的人,那么你是不会对于工作有着如同刚毕业的时候的那种热情的。这是一个递减的过程。因此在刚毕业的时候,对于你所从事的工作保持一种热情是比较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