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师友,古时候的高人都喜欢云游四海,到处交友,当然他们交的朋友都是可交之人,当然,诸葛亮也不例外,不管是水镜先生,还是徐元直都是当时顶顶有名的人物,他们可以相互学习,一个人聪明才干不一定就是与生俱来的,有句话就近朱者赤,经常跟一些大家讨论学习交流,对自己本身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诸葛亮交了很多朋友,那些朋友对他的帮助是不可或缺的。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都因为诸葛亮外出云游没回来而导致没有见上面,可见那时候的诸葛亮出去跟人交流学习去了。
读书,草庐之中的生活是乏味的,他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那么读书是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和古人交流,学习古人的思想,再加上自己的理解,特别学习古人的兵书,对于他以后出仕有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他在看书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势,他需要分析国家的走势,以便他可以在出仕之前做好准备,著名的隆中对就充分说明了,其对天下的大势的理解与掌控,后来成功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不然说不定刘备早就在哪地方进入下一世了。
诸葛亮知道自己一定是要干大事的人,所以绝不可能真的像个农夫一样天天在干农活。我觉得,他在卧龙岗的日子大概是这样的:他的朋友主要有:庞德公、司马徽、庞统、徐庶、孟建、石韬、崔均。庞德公属于诸葛亮的前辈,水镜、卧龙、凤雏这些名号都是庞德公起的,据说诸葛亮经常单独见庞德公,很得庞德公重视。司马徽是当时名士,卧龙凤雏的名号就是他打出去的,有点谋士经纪人的感觉。庞统不必说了,和诸葛亮齐名。
维护亲戚,人是群居动物,血缘是关系的纽带,就算诸葛亮在隐居,日常的亲情维护是无法避免的。哥哥诸葛瑾,仕吴。弟弟诸葛均,仕蜀。大姐夫蒯祺,官至房陵太守,后被刘备部下所杀。二姐夫庞山民,庞德公之子,仕魏。岳父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蔡瑁,仕刘表,是刘表和黄承彦的小舅子。
诸葛亮那小小的茅庐,只怕不输蔺晨的琅琊阁,他通过自己的资源,了解当时的政局,了解当时的高层人物,了解到很多局中人了解不到的东西。天下于他,果然是一盘棋,而他就是为这盘棋而生的,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对手。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而且敌对势力诽谤孔明的时候都说“诸葛村夫”,可见诸葛亮种地这件事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是诸葛亮却不像一般的人,他不是靠种地为生,也许种地只是他的一种生活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