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就是一位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农村老太太,母亲出生在解放前,在母亲十岁的时候老爷因病过世了,老娘一个人把母亲姐弟五个抚养长大,生活有多难就不必说了,后来母亲嫁给我父亲生了我们兄妹四个,我们家也是穷的叮当响,母亲只能是继续缩衣节食精打细算的过日子。虽然母亲不舍得吃不舍的喝,可是在我们兄妹四个上学的花费上一点也不含糊,我们上学的那个时候农村里都重男轻女女孩子大多数都不让上学,我们都上学花钱家里就没有劳动力挣工分,家里就更穷,别人都笑话我母亲:男孩子上学认两个字就行了,那么穷还让丫头片子读书活该受穷。只要自己孩子能上学识文断字将来不埋怨她不让上学再苦再累母亲也心甘,母亲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我们家穷母亲自己不舍得吃喝但她会想方设法的让我们兄妹吃好些,家里来亲戚朋友或邻居,母亲总是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招待。年前我哥哥添孙子母亲升级当太奶奶了,我们家四世同堂了母亲乐的整天合不拢嘴。母亲虽不舍得吃不舍的喝,可我看我母亲很幸福快乐。
幸福不幸福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是因为家里收入不高,为了过日子细水长流 ,精打细算。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穷”。我们村有一户人家,丈夫是搞装修的收入比一般家庭收入都高,媳妇啥好吃啥,人长的丑,光买贵的衣服穿。一家人的衣服几乎是一次性的。现在家里用一贫如洗这个词语是恰如其分。在农村,轿车楼房普通的在么普通了。相当一部分家庭在成里买了房子。而他们家五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前几年也塌了,现在一家人住在邻居家的老房子里。有的家庭收入不高人家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的人收入也不低,他们知道惜福。福报就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样 光取不存,慢慢钱就会花完。福报慢慢享用 ,幸福就会光顾你。
我同学和我嫁到一个村,她老公和我老公也是同学,她家两个儿子,平时只要她老公不在家几乎上没买过肉,她说自己不喜欢吃,但是我觉得孩子挺可怜的,爸爸不在家连肉都吃不上,大儿子十一岁了,看上了一双六十多块钱的鞋子也舍不得买,关键是她自己还不出去工作挣钱,其实两个儿子在农村压力挺大的,她娘家没有兄弟,而且她妈妈也年轻,愿意给她带孩子,就这样她还是愿意待在家里,就靠老公一个月挣五六千块钱,而且一年下来工作不到十个月,我也实在想不通,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这样的生活到底有没有压力
婆婆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在我老公上大学的时候便离开老家去上海打工,如今50岁不到每月六七千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老公的话来说我婆婆靠着自己一个人每个月的收入硬是存了50万在南京房价还没有飙高的时候给他在南京买了套期房。婆婆是在上海呆过的人,想活的体面,别人有的她也想有,但是仍然在价格方面耿耿于怀,总是“形式大于质量”,但总算是活出了她想要的“体面”。每年过年回家依旧是舍不得吃喝,过年的剩菜能吃到大年初六。
我认为幸福是来自心里的一种感觉,并不是不吃东西就感觉不到幸福。不乱买东西,不证明自己缺钱,有些东西没必要买,就别买。包包有一个就够了。买太多也只是背那一个。房子能遮风避雨就够了,多大的房子都是住那么几个人。饭菜能填饱肚子就行,不需要每次吃山珍海味,这样我们的身体也会受不了。
我相信每个人对“幸福”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满足程度大不相同,我小时候,没有吃过火锅,过年也没有太多零食,记得爸妈总会在出门回来时,给我买回糖心的甜果子和酥甜的芝麻糖,大白兔等,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其实这世上最珍贵的往往可能都是免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