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事实上我是不太赞同的,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太过冒尖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都想往自己的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真的强,那么如果因为不能太过冒尖,却埋没的了自己,让自己的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那么不光自己失去了变强大的机会,而且也让社会失去了一个具有很强能力的人才,是社会的损失,也是个人发展的限制,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毕竟每个人追求生活的方式不同,向往的理想生活也都不是相同的,有些人喜欢过平平淡淡的生活,而有些人则更喜欢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所以不能太过冒尖是第一种人的一种生活而态度。
事实上,太过冒尖的确需要承受一个很大的压力。之前看过一个我是演说家的视频,一个女孩因为自己的长相和外貌都不符合美女的要求,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很丑陋的人,对生活失去了自信,而且总是觉得在上学期间自己总是因为自己的样貌和外表被别人看不起,别人都不喜欢他,从小时候到二十几岁,一直处在一个这样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他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有的时候产生了轻生的想法。事实上我觉得这时已经爱你很可怕的事情。之后大一点了,自己便开始了整容,以供整容了十三次,也是常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当他变漂亮了,却又遭到排挤和其他人的嫉妒,所以不管是好与不好,都是很多人的憎恨对象,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优秀一点,也就是冒尖一点,也许自己这是后也就会问心无愧,而不是自己什么都不是还说自己没有努力,或者害怕冒尖,想想也许真的挺可笑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一直受到读书人的推崇,而且传统文化也不全是糟粕,其中也很有许多精华。
在儒家思想中,提倡的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讲的是要中正平和,不走极端,追求的修心养性,天人合一,可是在许多人的理解里,中庸就是不做那个最后的,也不做那个冒尖的,就做中间的,随大流。
说起来冒尖确实有冒尖的坏处,首先,人太冒尖,就容易成为出头的椽子,总是最先经受风雨的打击,最先烂掉。
举个例子,加入大家的利益都受到的侵害,如果别人都采取观望的策略,想要知道别人会采取什么维权措施,只有你傻了吧唧的冲上去跟人家理论,大家情绪克制的不好,很容易发生争执,要是动起手来,你冲的最猛,岂不是挨得拳头最多?
冒尖的人最容易被大家嫉妒,成为人们打击的对象。想一想每一次考试,班级第一的总是倍受大家的关注,所有人都以他为赶超的对象,把他当成自己的对手,虽然不至于使出什么阴招来,那是因为这是学校,大家都还很单纯,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可是到了社会上,环境就不会这样和谐了。
所以我们说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做事的时候,要争取把事情做好,尽善尽美,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领导的重视,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要温和有礼,不能因为自己有能力,有成绩,就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样,就不把别人放在眼睛里,那样欠揍的行为只会让人觉得反感,别人就会从嫉妒你变成嫉恨你了。
中国人讲究谦卑。面对夸赞,也要拱拱手,说“哪里,哪里,谬赞了”。
所以有人说这种特性很是虚伪,甚至有人上升到了“丑陋”的地步。现在我们也有一个为大众所认知的道理“枪打出头鸟”。
可是,冒尖和“出头鸟”有着本质的区别。
做一件事情把他做到极致,是一种对事业的尊重和对自己的自尊。我们把事情做到最好,让自己冒尖,是对自己实力的肯定。
没有人说,不能冒尖。只有人说,不要骄傲。有一句话叫做“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做人”不能冒尖的另一种解释吧。
人在拥有成就后,总喜欢把自己放在高位。让自己的距离与其他人拉开,可是,你一旦把自己放在高地,你眼中还有什么呢?
人不冒尖,是要懂得谦虚。自傲自负的结果往往是让自己从高处跌落。学会谦卑,是对自己事业的尊重,当你一直相信自己还可以进步,还可以更好,你的心态自然就低了下来,你的姿态就不再是目中无人的孔雀。
谦卑不是虚伪,不是丑陋,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从内心就要知道,自己的前途没有尽头,事业的顶峰还要攀爬时,人自然而然就平静了,自然能够脚踏实地。
不冒尖的人生,是没有光辉的人生。人总要在一生的某个时刻尽情享受光环,光环过后,要学会看到黑暗的一面,这黑暗等待的,是自己的努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照亮的黑暗,这光环,是对人生的加冕。
人的能力在各个领域都不可能平均的一个样,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可能都一样,所以待遇也不可能一样,但是,只要是凭诚实劳动为社会贡献的人,都是人格平等的人,就不会做出自卑或者觉得高人一等的事情。
鼻子下面是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