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职业,最直观的就是说话的口气和做事的方式,这些都可以从思维逻辑的过程展现出来。首先说说我们高中地理老师说过的故事,当时我们正在上旅游地理的内容,然后老师就想起来她之前去景区旅行的经历,在一次漂流排队的过程中就有人来向老师进行推销,说是可以租雨衣和买雨衣,然后她就开始分析到底哪种方式更好,还更老板说了半天你这样定价可是太贵,生意不好做啊,没想到老板直接拒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老师啊,这说话的口气跟我的小学老师真是一样一样的。当时我们老师很吃惊,也有些生气。后来她又碰到了几次这样的事情总是有陌生人一下就可以猜出他的职业慢慢的她也就习惯了。
另外医生也是一个好被认出得职业,记得去年去重庆旅游,就去找在重庆当医生的阿姨,跟她说话真的有一种即使之前不知道她是医生也能猜出来的感觉,因为当时天气很热,又不休息的走了很长的路,已经特别累了就看见一个能坐的地方就像坐,然后阿姨看见就跟我妈妈说,这孩子体质不好啊,年纪轻轻的应该活力充沛才对呀,这怎么出来一会就到处找地方坐,咱们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没累成这样,不加强锻炼着身体可是不行,每天要运动,吃的要健康,是不是减肥了?现在这些小姑娘可是不行,明明那么瘦还每天嚷嚷要减肥,身体都不好了。
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时间长了自然是可以看出来,生活中的各个岗位只要细心观察都可以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
一个人的如果长期从事一份职业那么她对于她所在领域的事情会表现得很感兴趣,你跟她交流她的专业领域的事情的话,她会表现得非常自信,侃侃而谈,你会从她的谈话里发现一些专业的名词。比如你跟一个医生聊天,尤其是聊到健康方面,她会非常乐于给你介绍一些保养或者预防的小诀窍,可能如果他有些恶趣味的话,在聊天中也会发一些医学只是做的搞笑表情包。
第二个,你可以观察她平时的一些动态,比如朋友圈发的一些话尤其是吐槽,或者是平时上班的一些自拍照,通过他穿的衣服也会很容易对她的职业做出判断。
第三,你看平时的关注点,对于新闻报刊或者是八卦的关注,因为据我发现如果是从事经济金融方面的人,他平时一般会关注一些金融频道或者报刊,如果是从事新闻创作的人,那么他在娱乐八卦方面的嗅觉异常的灵敏。我现在虽然是在上学并没有工作,但是我在学生会的工作是拉赞助,那么当我拿到周围人发给我的传单的时候,我首先的关注点是商家是谁,他的地址电话在哪,他跟我们学院情况的匹配度有多高,或者拿到别的学院发的活动入场卷的时候我也会首先看他们活动的赞助商是谁。这就是一种职业习惯。
最后一个就是他的一些生活习惯,这个亲密的人之间更容易发现比如比较说恋人。会计经融类和医学类的人一般是严谨仔细的,而从事比较自由工作的像是艺人、记者之类的思维活跃,多为外向性格。
我们的很多习惯都是逐步养成的,而工作也是我们最大的养成习惯的场景之一。我们在工作中会遇见很多场景,和自己的习惯慢慢磨合,一来二去,我们就有了自带工作习惯,细节中就能发现。
比如干工程的人,很多都有很豪放的性格。大家基本都是在施工现场,对着一片空旷的场地,让各种建筑房租,设备电气,一一就位。形成一种高楼平地起的壮阔场景,这种过程需要很多拍板,和各种不确定的情况。
并不是有了设计,就能避免各种变更场景。而且很多设计图,和实际情况脱离的时候,都得一步一步去修正。做主的人就得有这些经验和气势,得镇得住现场,那才能坐的稳,干的了活儿。所以,搞工程出身的施工单位的人。
都自带一种豪放气质,再加上施工现场,很多农民工,本身受教育程度上可能稍微偏低。那么说话就不太注意,有时候还会爆粗口,在施工现场常常会遇见。有些大学生管理人员,在现场久了,便也学会了这些。哈哈,虽然不太好,但是很粗狂。
说完武的,就该说说文的了,来说一下,文职工作者们吧。找个每个单位都得有的职业吧,财务怎么样?这个每个单位都得有吧?每个单位大家都接触的到吧?不能说你们单位没这个位置吧?没有的话,生存困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