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面千万别提钱,所有与钱有关的话题都不要涉及,不管你见的对象是亲戚朋友还是男女朋友。如以下标准中国式问题:买了房子没车子没?这个灯好漂亮啊多少钱?
你去年去澳洲花了多少钱?有一次,去一个邻居家做客,他们家租的家具,刚好有这方面的问题好奇的问了租赁价格,结果女主人说不记得了,她是家里掌钱的,而且平常生活很精打细算的,“不记得”不过是委婉拒绝罢了。熟悉以后可以适度问钱方面的问题,但也不要过分。而且要注意措辞和语气,别一时聊热乎了忘形,以为啥都可以问,结果惹人保持距离。除非大家都是投资同好,天天聊怎么投资赚钱。话说回来,不爱聊钱的话题不代表不在乎钱!日本人的阶级观念是在心里的,听一段日本人的对话,我完全听不出潜台词,而且似乎没有涉及任何钱的话题,但是先生最后能告诉我很多关于对方身份和class的相关信息,简直了!
另外,虽不能提钱,但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潜台词话术,就算不提钱,有点本事和家底的也会给出相关信息让别人知道他是成功人士。聚会花销。90%別欠(aa),除非一方事先说好请客。当然,如果长辈或领导邀请,很多都是年长者付钱。男女朋友之间因人而异,年长些(中年及以上)的倾向男人付钱,年轻一代更倾向aa。另外,聪明些的,如果自己人吃的比另一方多,会主动多付钱。如果出去玩,一方付了过路费,你最好主动要求付油钱或者别的什么。就算一方请客,另一方也会想着下次怎么归还,或者回请或者礼物,总之最后大家心里有个小算盘,拨得哗哗的,付的跟自己该付的相差不多,不让人吃亏别人也占不到啥便宜。
这个要分交流的性质,不同的场合礼节也会稍有不同,显然越是正式的礼节就越严格,我就假设这是个比较正式的会面。首先,不要迟到,不要迟到,不要迟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日本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一般常识性礼节是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五分钟。如果是非常重要的面试或者会谈,可以稍微再早一些。踩点儿到给人一种准备不够充足的印象。迟到就是问题外了。如果你对路线不熟悉,怕交通拥堵或者迷路,可以先踩个点儿去一趟估算一下路程时间熟悉一下路线,如果条件不允许或者比较远途,那就提前查好路线和地图并预留出找路的时间。即使是因为迷路而迟到也是失礼的。如果实在没办法迟到了,尽早联系对方。路上预计到会迟到,可以打个电话或者发短信告诉对方大概会迟到多久并说明迟到原因。到场之后首先道歉,如果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鞠个躬,说明迟到原因的时候要具体,有诚意,不要用“有点事儿”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