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些人,那些你觉得你们俩会一直好下去的朋友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可预兆无法避免的离自己远去…
我就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可是我们现在却都没有了对方的联系,我不知道她在哪里她也不知道我过得怎么样。我们从小学开始就是很好的朋友了,一切就像是命中注定似的我和她家也离得超近的,互相见家长也都是常事了。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人嘲笑我她总会替我出头因为那时可能是皮肤太嫩了吧一到冬天脸上就被冻出了泡来年春天脸上还会留下印记,总是有人拿这说事我本来脸皮也薄这时她就会出现然后怼回去…说起小学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吧,那时真的很天真很幼稚那时我们还约好以后要一起走进大学的校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呢,可是后来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似乎变成了两个世界的人渐渐的偏离了我们原本计划中的美好!
很幸运的是我们初中还在一个学校只是在不同的班级,初一的时候我们交流的次数还是蛮频繁吧慢慢的学习任务变多我们也渐渐减少了联系,我那时下课几乎是连教室门都不出的除了上厕所我也听旁人说她和慢班的一些男生有些纠缠但我没多想因为她长得漂亮啊,再后来高中我们已不在一个学校可以说那时的联系已是少的可怜,从她的动态可以看出她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单纯的小姑娘了而是变成了类似于社会女青年的那种整天画着浓艳的装穿着暴露的衣服,后来一次聊天中她说自己犯了点事让学校开除了还说好怀念小学的时候…那次聊完天我们又是长时间的没有联系吧因为好像没有共同话题了,我的重心是在学习而她呢,我也不清楚。她删了我两次,第一次我把她找了回来她说是手误;第二次我没有了加回他的冲动了吧…
总的来说我与她成今天这样主要是距离吧,距离远了生活的圈子和接触的人也就不一样了,于是重心不一样了于是就没有交际了!
因为距离,以及距离产生的回忆。
最好的朋友有两位,一男一女,分别相识于初中和小学。相识不久后就有幸成为了当时对方最好的朋友。
之后因为选择的道路不同,陆续离开了对方。不过仍然通过网络、书信等方式保持了联系。
所谓“距离产生美”,无论多要好的朋友,长时间呆在一起后,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而距离却能有效削减这样的不愉快,甚至使得它根本没有发生的机会。
遇到挫折或者人际关系出现问题,而又没有能力调节心理时,往往会选择向远在天边的两位朋友中的一位倾诉。对他们来讲,也是如此。久而久之,这两位朋友变成了我在无助时的第一避风港。
同时,因为互相远在对方的生活圈之外,所以对彼此也有一种因为距离产生的安全感。
因为相识在最不会也不愿意去考虑那么多的年纪,所以一看到对方的名字,似乎就能想起某一段的确值得回忆的时光。我们总觉得越长大越孤独,越长大越没有勇气放眼将来,越来越愿意蜷缩在回忆的蜗牛壳里,所以“那个年代”的东西,以及“那个年代”的朋友,往往显得尤其珍贵。
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书中写道,在母亲得病之后,她问,母亲死后,她和她的亲生兄弟们,还会像现在这样为了一个人相聚吗。因为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几个人将某种情愫一齐投入到某件事上,对龙应台和她的兄弟们来说,是投入到对患病母亲的照顾上;对我和我的朋友们来说,也许是投入到我们曾经共同经历的时光上。
除了距离和回忆,当然也有对方对自己不停的支持,以及打心底的感激,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我们走到现在。
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的高中同学吧。
高一刚入学的时候,老师按高矮分位置,我恰好坐她右后方。可能是缘分,那时候我们那里一堆人都是逗比,一来就自来熟。唯独我可能有点害羞。而她正好与我相反,也是第一个和我聊天的人。也算是我高中第一个朋友吧。我们每一个月换个位置,基本我们都能坐在差不了多远的地方,我们常说老师怕是看穿我们心思了!他可能想要我们成为朋友。
就这么我们相互玩耍到了高二,当时也只是一起玩,一起学习的状态。当然还有下课一起相约去厕所。高二我们还是坐在差不多一个地方,有次我后面坐两个逗比男同学,天天各种逗,班上什么风潮基本源头都是他们。一次我们都在说最想去什么地方?大学去哪?我和朋友惊讶的发现,我俩都一样!喜欢的地方,喜欢吃的,连有些未来规划都差不多!那段时间过后,我们更是“腻歪”了,后来更是到了别人一看见我就条件反射就问她情况,一看到她就问我的程度,到现在我们不在同一个大学都还是有人问我。实际上我也极有可能知道。
高三我们更是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理解。我们同样有过迷茫,有过失落,但都在对方鼓励中度过。尽管后来我们都没能去成我们心里的那个地方,但还是相互鼓励着,支持着。我们还是一样,尽管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但还是会聊天,会相互关心,放假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我的特别关心还是她,她的特别关心也只有我。
我很幸运遇见这么一个朋友。遇一挚友,何其有幸!
我两能走到现在全靠她真的,要是她性格跟我一样,那完了我们可能早就不联系了。
我两是在小学认识的,不光是好朋友也算是发小吧,我上小学时半路转学去的,当时我还是个从农村来的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孩子,其实挺感谢她的,一直带我玩,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从来没有被嘲笑过,她的性格真的超级好,对待每一个人都很有爱,有善心,这应该是跟她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系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没有太多娇惯的毛病,这个也是以后我很少会主动联系她的原因吧,因为我们不太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后来小学毕业后,很有缘的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初中又一起四年,不过我们两很少一起玩,她有她的圈子我有我的,后来高中分开大学分开,我应该很少有主动找她出去玩这种的,每次都是放假回家后她问我啥时候有时间一起出去玩,我假期一般比较忙都在兼职之类的,所以啊都是她在迁就我的时间,虽然还是每个假期见面也觉得十多年的朋友要珍惜,但是内心深处也明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就拿上次见面来说吧,我这个人比较随意,她说想吃披萨那就去了必胜客,吃完后我们去楼上玩,刚好商场里摆了些好玩的摆件,她就要合影,我是个不怎么爱自拍的人,可能是高中大学遇到的朋友都不会总拉着我自拍,所以习惯了不拍照片,当她第三次非要拉着我合影的时候,我说的话就有点重了,事后想想也觉得不应该,但是我们好像真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大概是因为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而且都比较懂得把握分寸吧。
我们是初一的同桌,一开始也只是普通的同桌关系,并没有特别要好。有时候一起嘲笑、捉弄后卓的男生,逗弄他,有时候一起吐槽老师,反正都是普通朋友才会做的事情。
后来,我经历了一场失恋,那场失恋彻底改变了我性格,而她见证了我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一直在我身边默默支持着我。本来也不是我跟她说的,而是她自己发现的。发现我放学后趴在桌子上哭泣,她也没问什么,就一直默默坐在我旁边,不说话。后来等我哭完了,她才开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那天我们在教室逗留到快七点,天都黑了,教室一片黑暗,她牵着我的手,走了出来。
因为这件事,我们从普通的同桌变成了朋友。后来初三就没有做同桌了,在不同的班级里,但我们却一直有通信。高中时我发挥得不太好,我们分别去了不同的高中,但高中卅年我们还是保持了通信。高三的时候,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靠着彼此的支持和鼓励,走了过来。
有些一起分享过秘密的人不一定能走到现在,但我们却可以,大概也是因为我们都是极有分寸的人吧。如果我不主动说,她就不会问;如果她不说,我也不会去八卦她的事情。我们给了彼此最大的尊重。
而这份尊重,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总有人会因为关系的亲密而想越界,总有人失去了分寸,但我们,却走了下来。感谢彼此的存在。
说起和青青的故事,应该就是一个梗。我们那个时候是在初中,也没有什么坚定的友谊,就是约饭的伙伴,习惯到了饭点一起去吃饭而已。我们的初中是比较奇怪的,吃饭的时候桌上不能有垃圾,当然,垃圾是要扔进桌下的垃圾桶里面的,平时会有流动岗检查,发现乱扔垃圾的学生就会记学号,扣班级积分。
那天很奇怪,这个食堂的垃圾桶都不见了,我和青青吃完饭没地儿扔垃圾,我说“怎么办啊,难道要把垃圾拿着出门吗?好丢脸啊。”她说,“扔地上吧。”我当然不敢,她说,“我帮你扔完,你就叫我姐姐怎么样?”然后我还没答应,她就一巴掌打掉我手上的垃圾,拉着我就是跑。
身后的流动岗喊我们俩,她头也不回带着我一路狂奔。然后我就每天姐姐,姐姐的叫,关系也变好了。所以说友谊这东西真的很奇怪的。






